">
新華社三亞11月26日電(記者高萌、劉鄧)“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
26日,在海南三亞的天涯海角游覽區,來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哈薩克族女孩布爾蘭望著平靜的海面,身處另一片歌與笑的海洋——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民族大聯歡活動現場。

這是11月26日拍攝的聯歡晚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民族團結的海,因包容而寬廣,因交流而深邃。體育賽事作為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途徑,將繼續發揮其獨特的作用,讓56個民族的情誼如同海水一般,波瀾壯闊,生生不息。
在這片遼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個共同家園,就是中國;都有一個共同身份,就是中華民族;都有一個共同名字,就是中國人;都有一個共同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不知道為什么,有種家的感覺。遇到不認識的民族也覺得親切,反正都是一家人。”布爾蘭總結道。
“親如一家”,這是一個哈薩克族女孩第一次走出家鄉、結識其他民族新朋友的感受,也是本屆運動會上許多人的共同認知。
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押加、維吾爾族的達瓦孜……這些項目不僅是體育競技,更是文化的傳承。通過體育賽事,各民族的文化得以傳播和弘揚,增進了相互之間的了解和尊重,加深了彼此之間的友誼和團結。

11月24日,新疆隊選手額熱斯別克·居馬德里(左)和云南隊選手陳趙龍在比賽中。當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押加項目55公斤級第一階段第三輪比賽舉行。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體育,作為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通用語言,成為促進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橋梁。
北京體育大學的教師張懷川,第三次帶著學生來參加運動會。他表示:“相比于其他賽事,它(運動會)更能體現出參與的價值……我帶了三屆了,許多畢業的隊員們都參加工作了,有的回到了家鄉、回到了民族地區。他們之中許多在從事教育工作,又把民族體育在自己工作的地方普及開來了。”
阿爾泰山的一片雪,在太陽的照射下融化,伴著哈薩克族的歌舞,順著額爾齊斯河流入北冰洋;獨龍江的一滴雨,涌入怒江,奔流過獨龍族、怒族、傈僳族世居的山谷,穿越橫斷山區,流入印度洋;大興安嶺的一場晨霧,在苔蘚表面化成一汪清水,落入額爾古納河,途經蒙古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的林地草場,流入太平洋。

11月26日,演員在聯歡晚會現場向觀眾揮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涓流匯聚,謂之海。水流奔涌,造就沿途的不同地貌環境,滋養出我國多元而統一的多民族文化。多元的文化傳統與風俗習慣在交流交往交融中發展,交織出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中華文明。而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園。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千百年來,各民族山水相依,心手相連。今日今時,天涯海角,咫尺相接。
一滴水要如何成為海洋?
融入海洋,就成為海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