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三亞11月30日電(記者王春燕、黃耀漫、夏天)幾乎沒有人們耳熟能詳的明星運動員,牧民、消防員、老師等業余選手比比皆是,但比賽的精彩程度絲毫不受影響,現場觀眾的熱情程度有時甚至更勝一籌……即將落下帷幕的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證明:這是一場屬于各民族群眾的盛會,人們發自內心地喜愛這些來自民間、根植于民的“民”星。
因為獲得本屆運動會攀椰競速男子冠軍,平日里默默無聞的消防員羅軍一下子走到了聚光燈下。作為三亞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消防員,羅軍的工作日常就是專業訓練和爬樓救險,業余愛好之一是爬樹。

11月24日,獲得一等獎的海南隊選手羅軍在賽后接受媒體采訪。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
小時候爬椰樹是為了喝到一口清涼的椰子水,長大后,羅軍不僅在運動會這個大舞臺上爬椰樹拿到一等獎,還希望人們能夠通過這個海南傳統體育項目,了解海南的文化。
隨隊獲得民族健身操項目規定套路+自選套路(徒手)總成績三等獎的維吾爾族小伙子艾合麥提·艾尼,既是忙著寫論文、找工作的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大四學生,也是短視頻平臺上的民族舞“網紅”。
無論是普及簡單的新疆舞動作要領,還是在烏魯木齊市著名景點來一段即興舞蹈,在艾合麥提的視頻中,總能感受到新疆人民的熱情,還有年輕人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面貌。
練習民族健身操的經歷,讓艾合麥提對體育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要直面困難,要有堅持和專注的態度,才能有所收獲。就像我們付出了那么多,最終來到三亞,看到如此美麗的大海。”
頭球、倒鉤、腳底扣球絕殺……毽球,這一技術動作之精彩不亞于花式足球的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有一位人人都尊敬的前輩——廣西毽球隊教練陸學仁。75歲的陸學仁已致力于推廣毽球運動40多年,有趣的是,他并不會踢毽球,但會教別人怎么踢。
裁判員、教練員、運動員,參與本屆運動會毽球比賽的很多人一見陸學仁都要熱情地寒暄一二。“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我帶過的學生。各支隊伍之間都相處得很融洽,大家聚在一起,其樂融融,讓場館變得更加熱鬧了。”陸學仁說。

11月28日,廣西隊組合古志胤(左)/左錚(右)在比賽間隙接受教練陸學仁的指導。他們獲得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毽球項目男子雙人賽一等獎。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阿迪力!阿迪力!”熱情的觀眾們高喊著他的名字,圍攏過來請他簽名、與他合影……
如果非要在運動會上找一位有名的明星,那非“高空王”阿迪力莫屬了。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維吾爾族達瓦孜代表性傳承人,阿迪力早在1997年就憑借這項古老的技藝跨越長江天險,創造了吉尼斯紀錄,讓達瓦孜這個民族體育文化的瑰寶走出天山,名噪神州大地。
“是中華民族2000多年的達瓦孜藝術,把我帶到了全國的舞臺。我作為家族的第六代傳人,有責任讓達瓦孜藝術的生命力延續。”阿迪力說。
42年前,年僅11歲的阿迪力第一次參加運動會,默默看著師傅和前輩表演達瓦孜。今年他帶著團隊共同演繹的穿高跟鞋走鋼絲、蒙眼走鋼絲、鋼絲上跳舞、鋼絲上騎獨輪車等等成為全場焦點。

11月27日,新疆隊選手表演達瓦孜。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阿迪力告訴記者,現在有了達瓦孜藝術傳承中心,可以培養更多人才,“最小的8歲,大的十三四歲的孩子,男生女生都可以學習達瓦孜”。他也在探索以更加安全和規范的訓練、表演方式來保護表演者,吸引更多人接觸和學習達瓦孜。
“民”星既是人民的星,也是民族的星。一屆又一屆運動會見證著一位位“民”星帶著各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向我們走來,又將這些項目普及、傳遞給更多人,恰如那一朵朵晶瑩的浪花,奔涌而來,又回歸大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