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三亞11月30日電 題:一名43歲的橄欖球手,在花炮賽場“掛靴”
新華社記者季嘉東、郭軼凡、夏天
持續了18年的傷痛又在左肩拉扯,但賀忠亮內心泛起的卻是喜悅——29日,北京隊獲得了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花炮項目一等獎。
賀忠亮說,這次他的開心程度不亞于在2013年全運會上奪得七人制橄欖球冠軍的時候,也不亞于他25歲代表中國隊獲得2006年多哈亞運會季軍的時候。
“甚至這場運動會的意義更重大,年輕時一起打橄欖球的兄弟們終于共同擁有了一個‘冠軍’。”他說。
20多年運動生涯造就了賀忠亮對任何比賽全力負責的專業態度。29日,面對實力不相上下的廣西隊,43歲的賀忠亮忘記了年齡,頻繁地沖向比他年輕許多的對手,撲摟、倒地,仿佛回到了25歲。
2006年,為備戰多哈亞運會,中國男子七人制橄欖球隊參加了在意大利羅馬舉辦的世界大學生橄欖球錦標賽。在對陣南非隊的銅牌賽里,賀忠亮不幸受傷。“一個人撲向我的腿,一個人撲向上半身,我整個人像一棵蔥被直直放倒,造成了左肩鎖骨脫位。”
第二天,賀忠亮回國做手術,受傷部位被打上了兩顆鋼釘。一個月過后,賀忠亮雖然可以隨隊進行無對抗訓練,但“螺絲帽有時都會從皮膚里戳出來”。賀忠亮至今左肩活動受限,而左肩正是他防守的武器。
在多哈亞運會上,那屆中國隊里的12名隊員有9名來自中國農業大學,賀忠亮和李陽、王重懿等農大校友一起摘得銅牌,這至今仍然是中國男子橄欖球的亞運會最好成績。
上世紀90年代初,不少高校引入了英式橄欖球。賀忠亮在2000年作為橄欖球特招生進入中國農業大學。那時候學校沒有像樣的草地,跑道是用爐渣鋪的,隊員們每次訓練都會變成泥人。“訓練前我們先要撿石子兒、樹枝,然后澆水,讓地變得軟和一些。”賀忠亮說,“要是趕上了下雨天和下雪天,就是我們練對抗的時候。”
2002年,賀忠亮參加了全國七人制冠軍賽,打了第一場正式比賽。他隨后進入了國家隊,作為替補隊員參加了2002年釜山亞運會。盡管隊伍只取得第五名,但經歷過大場面讓賀忠亮的信心得到了提升。
2010年,中國隊在廣州亞運會男子橄欖球項目上獲得第四名。帶著遺憾,農大的隊友們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2013年,賀忠亮代表山東隊在全運會上奪冠后結束了球員生涯。
時間如白駒過隙,本屆運動會給了他們重聚的機會。北京花炮隊以中國農業大學為基底搭建起隊伍,隊里有4個是賀忠亮過去的隊友,他們很看重這屆比賽。對于賀忠亮來說,這也是他最后的、沖擊一個“冠軍”的機會。他參加過五年前上一屆運動會花炮項目的決賽,當時北京隊在點炮環節輸給了廣西隊。
北京隊教練張炳剛說,對于這次的決賽,他們憋著一股勁。“前兩屆獲得二等獎,我一直憋著一股勁兒,我們提前了好幾天來到三亞訓練準備。”
決賽中,廣西隊率先得分。作為前兩屆賽事的一等獎得主,他們沒有包袱,顯得更加自如。北京隊則處于防守狀態,不敢放開手腳進攻。“上半場說實話太累了,因為前幾場打得太順了,廣西隊從各個方面都比之前的對手強。”賀忠亮說,“但是我不能休息,擔心對隊伍產生不好的影響,一直在咬牙堅持。”
中場休息時,賀忠亮坐在隊伍前,情不自禁地喊:“這個勝利不是說出來的,是拼出來的!還有半場,大家拼一拼行不行!”
下半場開始后,隨著廣西隊體力下降,北京隊掌握了主動權,最終以7:3拿下勝利。
十年熱血難涼。“從練橄欖球開始,也是一直不服輸,一直想證明自己。我們打橄欖球那么多年,情誼都很深了,這次一起贏了挺感動的。”
在頒獎儀式結束后,賀忠亮走到花籃邊,脫下球鞋,掛了上去。在退役十年后,他鄭重地和賽場做了告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