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梁傳松
通訊員 吳文玨
6月20日,湖北工程職業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正式揭牌成立并同步舉行人工智能專業建設研討會。這是湖北工程職業學院主動對接國家“人工智能+”戰略、服務區域經濟智能化轉型的具體行動。學院成立現場,一系列深化產教融合、校校合作的協議同步簽署,為破解AI產業人才瓶頸探索新路徑。
應國家戰略而生,解區域發展之需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經濟格局和科技競爭力。人工智能已被納入《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戰略核心,湖北省“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2025年人工智能產業要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形成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創新核心區和應用先導區。黃石作為長江中游重要工業城市,正著力推進人工智能(AI)城市建設計劃,加速推進“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建設,對“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的復合型技術人才需求迫切。

專家聘任現場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劉紅霞闡述了學院成立的深層邏輯:“立足地方、融入城市、服務產業,是我們辦學理念的核心要義。”她表示,人工智能學院的成立,是學校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發展人工智能的工作要求,服務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舉措。學院肩負著為區域人工智能產業輸送“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的運行工程師的光榮使命。
深化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成立當天,學校與湖北省人工智能學會、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東貝集團等5家單位共建“人工智能實習實訓基地”,并與山東萊茵科斯特簽約共建“中德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協同創新中心”。
杭州宇樹科技銷售總監胡欣煜坦言:“我們的機器人產品服務全球80余國,但最緊缺的仍是能將技術落地工業場景的應用型人才。”湖北東貝機電集團黨委書記廖漢鋼強調:“智能化轉型中,掌握AI算法與工業場景應用的復合型人才,是制約企業升級的關鍵瓶頸。”

專家聘任現場
為破解教育與產業“兩張皮”現象,著力構建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活動現場還發布了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具有鮮明的“場景化特征”:涵蓋機器學習基礎、數據分析等技術模塊,“技術+場景”的雙軌課程設計,使得學生從入學起就能接觸產業前沿技術,畢業時即具備“學即能用、戰之能勝”的實戰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該校還組建了人工智能專業建設委員會,該委員會首批聘任的20余位專家中,既有高校學者、企業技術骨干,這種“產學研用”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模式,確保專業建設同步對接學術前沿與產業需求。
校校協同賦能,共繪發展藍圖
武漢工程大學作為湖北省重點建設高校,在人工智能領域積淀深厚。該校高度重視與湖北工程職業學院等兄弟院校的合作。副校長吳文韜在講話中表示:“兩校同頻共振,肩負著為湖北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的共同使命。湖北工程職業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的成立為兩校的校際合作開辟了新的廣闊空間。武漢工程大學愿意與湖北工程職業學院共享辦學資源,共建合作平臺。”他表示,通過雙方精誠合作,一定能夠將湖北工程職業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應用創新基地,為湖北打造成全國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新高地注入強勁的職教動力。

簽約現場
在隨后召開的專業建設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圍繞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等問題展開深入研討,并達成共識:人才培養需平衡“技術深度”與“產業寬度”,既要讓學生掌握機器學習基礎算法,更需通過“AI+制造業”“AI+服務業”等模塊教學,培養跨領域應用能力。
為搶占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全面推進人工智能(AI)城市建設,黃石市提出“打造全省領先、全國一流AI示范城市”的總體目標定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