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克祥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劉博

掃碼看視頻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陳倩 王俐燃 劉博 通訊員 馬世超 楊諾偉 馮昶
“新四軍里真快樂,吃穿平等一樣多”,85年過去了,98歲的抗戰老兵胡克祥還能唱起這首當年的新四軍軍歌。85年前,還只有13歲的他,正是聽著這支歌曲,看著新四軍戰士出操,有了對人民軍隊最初的認識,加入了新四軍的隊伍。在部隊,胡克祥做了一名號手,當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的消息傳來時,他也用自己手里的軍號,吹響了部隊的進軍號。
5月初,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湖北省軍區孝感離職干部休養所,采訪了胡克祥,聽他講述難忘的抗日往事。
13歲參加新四軍
在反掃蕩中經歷生死考驗
聽到這首軍歌時,胡克祥還是老家湖北漢川的一個放牛娃。從7歲開始給地主家放牛,他放牛的地方離漢陽縣(今武漢市蔡甸區)只隔一條河。當時,駐扎在漢川西江附近的新四軍部隊,對外以保安第四團的名義活動,實際兵力只有一個連左右。天天聽著新四軍戰士唱著軍歌出操,1940年,只有13歲的胡克祥也有了參軍的念頭。為了參軍,他把自己的年齡報大了兩歲,和幾個小伙伴一起,由一位新四軍班長帶著,報名參軍。
胡克祥當時雖然年紀小,但是個子很大,身體結實。到部隊4個月后,他被調到新四軍天漢沔指揮部,當上了司號員。他從號手到號長,吹了近9年軍號。
當時在漢川境內,包括漢川縣城、分水、馬口等鄉鎮,都有日軍部隊。新四軍的兵力只有一個連的規模,90來人,但是他們很活躍,1941年曾到漢江南岸,對漢陽縣的偽軍發起攻擊。1941年,日軍100多人對漢江以北的新四軍發動掃蕩,胡克祥也經歷了一次生死考驗。
胡克祥還記得,部隊在漢川橫堤附近,和日軍從凌晨3時左右,一直打到天黑。包括傷員在內,60多人先撤出戰斗,營長帶領胡克祥等人宿營,5個人在兩間房里睡了沒多久,第二天天還沒亮,胡克祥忽然聽見隔壁在喊“不要動”,隨即傳出了槍聲。
5個人立即沖出屋子,身后就是湖堤,他們沿著湖堤跑了大概500米,到一個拐彎處,日軍用機槍射擊,跑在堤下的胡克祥看到跑在堤上的營長手臂連中3槍,但顧不上處理傷口,他帶著幾個人繼續向前跑,直到沖出包圍圈。這次戰斗,部隊有多人犧牲。胡克祥的母親聽到傳聞說他也犧牲了,傷心了很久。直到1949年胡克祥隨部隊從宜昌到武漢,路過家鄉時,母親才看到了分別多年的兒子。
在艱苦生活中鍛煉
聽聞勝利消息他吹響進軍號
胡克祥說,參加新四軍后,1941年到1942年,是最艱苦的時候。那時候趕上“打擺子”(得瘧疾),行軍打仗也必須跟著走,兩腿生了指頭大的膿瘡,邊走邊哭。但即使這樣,也沒有動搖他參軍的意志。
參軍第一個月,胡克祥的津貼只有5分錢。部隊四處轉戰,吃飯也是有一頓沒一頓。當時部隊沒有棉衣,每個人發了一丈多長的白土布,讓戰士們自己做。沒有灰色的染料,他們就找老鄉借鍋底的灰,自己動手染。年齡較小的胡克祥還不會自己做衣服,就要和當地的婦女“換工”,他幫助她們做挑水、劈柴等勞動,她們幫助他做衣服。當時物資緊張,部隊沒有條件配冬夏兩套軍服,胡克祥和戰友們就隨著氣溫的升高,把棉衣里的棉花一點點往外掏,春天棉衣成了夾衣,到夏天棉花掏完了,就成了單衣。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胡克祥學會了很多技能。98歲的他笑著說,現在家里的許多家務活,比如縫縫補補、洗衣做飯,都是那時候學會的。1943年他學會了做衣服,后來的軍裝許多是自己做。
經過了最艱苦的時期,1945年8月15日,胡克祥和戰友們終于聽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當時部隊正在大悟縣,胡克祥已經是新四軍五師13旅司令部的號長。他還記得,旅長周志堅從電臺得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后,立即下達了命令:馬上出發,向武漢前進!于是,胡克祥吹響了進軍號。
從大悟出發,部隊前進到云夢縣,遇到日軍一個旅團部,不到一個小時,就將這股敵人殲滅。隨后他們準備前往孝感受降,因為形勢的變化,部隊轉移到棗陽地區,后和其他部隊一起被改編為中原軍區。很快,隨著國民黨打響全面內戰,胡克祥和戰友們又參與中原突圍,投入解放戰爭的戰斗中。
85年沒有離開部隊
現在還在關心人民軍隊建設
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志愿軍抗美援朝戰爭等多次戰爭,胡克祥身上留下過不止一處傷痕。1942年在漢川,他在反掃蕩戰斗中突然感到腿一疼,當時部隊正在轉移,他咬著牙一路跑了15里地,血灑了一路,后來才發現是膝蓋中彈,至今還留著一個彈窩。1948年解放應城,一發炮彈在他身邊爆炸,彈片至今還留在右腿里。他笑著說:“現在年紀大了,腿時常會有酸和麻的感覺,彈片帶來的不適反而沒多明顯了。”
從司號員到號長,再到連隊指導員,后來做教員,直到離休,85年了,胡克祥還是沒有離開部隊,也最愛穿軍裝。他說,再困難、再艱苦的時候,對共產黨、對解放軍的信念都沒有動搖過,“最放心、最安定地相信共產黨”。
雖然離休多年,但胡克祥依然關心著人民軍隊的建設。采訪間隙,他還在用手機觀看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兵在俄羅斯參加勝利日閱兵演練的視頻。他自豪地說,解放軍的隊列動作,都是我們自己創造的,現在走出了中國的氣勢,還有不少國家都在學習借鑒。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