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通訊員 李林牧 張雨
“當時胸口疼得冒冷汗,喘不上氣,但過了10分鐘就好多了,我以為沒事了……”6月23日,在武漢市普仁醫院心內科復查的張先生(化姓)回憶起發病經過,仍心有余悸。
6月9日早晨,張先生在提重物后突然感到胸口一陣劇痛,仿佛被巨石壓住,伴隨大汗淋漓、呼吸困難。然而,10分鐘后癥狀明顯減輕,他便抱著僥幸心理,認為是肌肉拉傷,選擇居家休息。直到8小時后,隱痛持續不消,才被家人強行送醫。心電圖結果顯示為急性心肌梗死,醫院立即啟動綠色通道,為他進行急診冠脈造影,發現心臟的一根主要血管已完全堵塞。盡管通過支架手術打通了血管,保住了生命,但因心肌長時間缺血,張先生的心臟功能嚴重受損。“如果他能早幾個小時就診,結果可能完全不同。”心血管內科一病區主治醫師阮國然惋惜地表示。

任浩進主任為患者查體
為何心梗后胸痛會暫時緩解呢?“這背后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血栓自溶,心臟血管被血栓堵塞后,人體會啟動溶栓機制,部分血栓可能自行溶解,血流短暫恢復,癥狀隨之減輕。但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血栓可能再次形成,導致血管再次閉塞。二是側支循環代償,少數患者心臟周圍會生成細小的側支血管,臨時替代部分供血功能,緩解癥狀。但這種代償能力極其有限,心肌仍在持續壞死?!毙难軆瓤埔徊^主任任浩進指出,癥狀減輕不等于危險解除,只要持續性胸痛、胸悶等癥狀持續超過1小時,無論是否緩解,都必須立即就醫。
任浩進主任介紹,心肌一旦缺血,便會以每分鐘數百萬細胞的速度壞死,醫學上將心梗發作后的120分鐘稱為“黃金救治期”。2小時內開通血管,心肌損傷最小,預后最好;6小時后才治療,心肌大面積壞死,心衰、猝死風險飆升;超過12小時,即使存活,心臟功能也難以恢復。張先生延誤8小時就診,雖保住性命,但心臟已如“破舊的水泵”,未來需長期服藥對抗心衰,所幸恢復良好,復診顯示身體各項指標正常,生活功能基本恢復。
武漢市普仁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張美春提醒,并非所有心梗都表現為“胸口劇痛”,以下癥狀同樣危險:疼痛程度不重,持續隱隱作痛;位置多變,疼痛放射到左肩、后背、咽喉、牙齒、下巴、右側胸部、胃部;無痛心梗,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可能僅感乏力、氣短;發作頻繁的胸悶胸痛,短暫不適后“好轉”,但胸悶胸痛反復發作。心臟健康不容忽視,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對心梗的認識,了解其癥狀和危害,一旦出現相關癥狀,切勿抱有僥幸心理,應及時就醫。同時,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控制體重等,預防心梗的發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