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唐佳燕
6月9日下午,高考剛結束。在廣西灌陽二中門口等待客人的出租車司機劉師傅看見,一個瘦瘦小小的女孩扛著一根扁擔走了出來,扁擔兩頭挑著編織袋,肩上還背了個紅書包。劉師傅叫住女孩,問她去哪,可以免費送她。女孩婉拒了,挑起扁擔,大步流星地走了。
沒想到,女孩挑著扁擔的一幕被附近的人拍下來,發到了網上。6秒的視頻意外爆火,媒體紛紛報道。一時間,灌陽“扁擔女孩”火了。
有家長將她視之為“獨立、孝順”的代名詞,稱她“沒有鮮花、沒有掌聲,只有步履堅定、眼里沒有自卑”。有人假冒她開賬號盈利,有外地網紅前來找她,將她捧為新的草根網紅。還有人希望扁擔女孩能夠出面帶火當地經濟。
扁擔女孩則顯得平靜。她表示上大學前不開個人賬號,婉拒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資助請求,以及打暑假工的邀請,選擇在一家時薪僅12元的餐館打工。灌陽縣相關部門也婉拒了來自多家媒體的采訪請求,當地縣政府工作人員代替扁擔女孩拋頭露面,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護扁擔女孩。
被“藏”起來的女孩
如今,在灌陽想見到“扁擔女孩”,已不容易。在扁擔女孩打工的油茶店、高中、涼粉攤,已經不見其蹤影。就連多位灌陽本地人也表示,“扁擔女孩”火了之后,很多人拍短視頻蹭流量,“她一會兒在這、一會兒又在那”。
6月20日,極目新聞記者來到了灌陽縣尋訪扁擔女孩。這是一座地處廣西邊陲的山水小城,全縣至今未通高鐵,唯一的客運站是縣城和外界相通的樞紐。桂林到灌陽的大巴車程兩個小時。縣城位于高山之間的狹長地帶,一條綠色的灌江從北到南蜿蜒穿過縣城。縣城不大,這里沒有網約車,只有紅色的“慢慢游”(三輪車)。白天,人們用炒過的茶加上十幾種佐料,細細煮一碗油茶。夏天傍晚,人們在灌江邊散步、唱歌、吃涼粉,日子如同灌江般不緊不慢。
“扁擔女孩”的爆火打破了縣城的寧靜。出租車司機劉師傅就有直接感知,以前來灌陽的人叫車都是去千家峒景區、清朝將領唐景崧故居,最近都說要找“扁擔女孩”,下客運站就直奔她打工的油茶店。劉師傅已輕車熟路,逢人便說自己見過“扁擔女孩”,只是后悔“我當時怎么沒想到拍視頻呢?”
6月20日下午,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扁擔女孩打暑假工、做涼粉的油茶店。因為深受打擾,扁擔女孩在店里已越來越不敢露面。
一輛老年旅游團大巴停在油茶店門口,老人們紛紛到店門口拍視頻打卡。一位奶奶告訴記者,雖然有老同學在灌陽,但她已經幾年沒來過灌陽了。因為在手機上看到扁擔女孩的視頻,她才想著過來玩玩,油茶店也成為旅游團的必打卡景點之一。還有灌陽本地人帶著外地游客慕名而來,卻收獲了“她已經下班”的消息,只能吃一碗扁擔女孩親手制作的涼粉,當作打卡。
一位攝影愛好者從廣東專程前來,就為了拍攝扁擔女孩的照片。他蹲守了兩天,終于見到扁擔女孩,但老板娘不讓拍。他為老板娘未蹭流量感到可惜,“多好的商機,就這么錯過了”。
在抵達灌陽前,相關部門婉拒了記者的采訪請求,即使是在灌陽本地媒體的文旅宣傳中,扁擔女孩也很少露面。女孩畢業的學校書記在校門口婉拒了一批來訪者,他稱,這幾天接到太多電話來找學校,根本接待不過來。學校里還有其他學生上學,也希望來訪者理解,不要過度打擾孩子們。即使是扁擔女孩賣涼粉的“涼粉集市”上,也看不到扁擔女孩露面,倒是當地的一名政府工作人員在出面組織表演、推介涼粉。
在灌陽,人們在有意“藏”起這個女孩,在守護她。
守護扁擔女孩
扁擔女孩劉燕,是灌陽縣第二高中的應屆畢業生。灌陽二中又被當地人稱之為師范中學,位于縣城邊緣,從中學到劉燕老家雖然才十幾公里,但沒有直達的公共交通,需要先走到1公里左右的站點坐公交,再搭上30分鐘2元錢的黃色公交到新街鎮下車。下午五六點鐘,家長一般早早做好飯,騎著自家三輪車到鎮上接孩子,沿著公路一路往南走,聽著漓江的水聲,穿過綠油油的稻田,就來到劉燕的村子。
劉燕的家是村里一座普通的小二層平房。黃色大木門用鎖緊緊鎖上,門口擺放了很多柴火,搭了一個絲瓜架子,自家種的小番茄已經結了青色的果。劉燕母親不愿承認這里是劉燕的家,見有陌生來訪者拍照,便返回屋內,緊鎖大門。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前幾天,有一批批的網紅到她家門口舉著手機直播、拍視頻,劉燕母親深受其擾。灌陽縣政府也在出面保護她們,村里還有警察來維持秩序。
鄰居也證實,這幾天來找劉燕的人很多,有人在她家門口蹲了數小時,也沒能和劉燕母親說上一句話,嚇得她大門都不敢打開。
傍晚時分,記者在老屋里見到了頭發花白的劉燕奶奶。奶奶已年屆九旬,獨自一人守在老屋里,鄰居告訴她:“你孫女用扁擔挑行李火啦!上電視了!”奶奶聽不懂什么是“火”,只是心疼孫女,“當天叫了她媽媽去接她的,那么多東西妹妹背不起哦。”她反復念叨著。媽媽當天也確實拿著扁擔去學校接劉燕,但劉燕心疼母親,便自己背起了行李往前走,爆火的視頻中并未拍到跟在后面的媽媽。
奶奶說,她生育了五個孩子,劉燕父親是老二,他育有一兒一女,兒子如今已在外打工,家中剩下劉燕母子倆。劉燕母親一邊照顧女兒,平時負責接送孩子,一邊靠著種地賣菜維生,但近幾年生了病。孫女孝順、要強,“她(堅持)要去讀書。”村民們表示,劉燕是個踏實肯干的孩子,平時經常看到她幫媽媽干農活。
多位村民對記者說,孩子自己上下學,放假把行李搬回家,閑的時候幫家里干農活做飯,在村里很普遍,劉燕在他們看來也就是個普通孩子。
隨著農村學校空心化,很多鎮因學生人數不足而撤銷了高中。新街鎮上沒有中學,要想上高中,就得到十幾公里外的縣城去。但大人們大多外出務工,接送孩子成了問題。有的人家父母都外出務工,孩子跟著爺爺奶奶,老人騎不動電動車,只能讓孩子自己去上學。有的人家丈夫外出打工寄錢回來,留下母親照顧孩子,劉燕家就是后者。
對于成為網紅,村民們沒有什么概念。劉燕家的鄰居表示,很理解劉燕為何不想拋頭露面,“畢竟孩子認真讀書最重要”,他們篤信知識的力量。
蹭流量的人
在眾多前來尋找扁擔女孩的人中,于平(化名)很難不被人注意到。他穿著寬大的紅色道袍,頭上戴一頂碩大的斗笠。
6月20日,他就從桂林抵達了灌陽。在鏡頭前,他向記者介紹稱,自己是看到扁擔女孩的正能量,被其感動,才專程來灌陽,傳播“一種快要失傳的非遺文化”花鳥字。
于平其實才三十多歲,來自湖北利川,初中輟學出來打工,最初當了幾年修理摩托車的學徒,但后來干不下去了,跑到東莞打工,和朋友合作干房產中介,后來借錢給朋友,和人家合伙做生意,虧了,背負了幾十萬元的債務。
三年前,他開始在深圳東門開賬號直播,晚上就睡在橋洞。但粉絲量遲遲沒有起色。
去年,他決定追網紅郭有才,從深圳跑到山東,等了三天終于見到了郭有才,兩人合了張影,是他點贊最高的作品之一。“他很勵志”,于平解釋,這也是他為什么要來找扁擔女孩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有人告訴他,要去樹立人設,追求“正能量”,不能老是去追逐網紅。
最終,和很多前來尋找的網紅一樣,于平還是沒有見到扁擔女孩。他用花鳥字體寫了“扁擔女孩”四字送給扁擔女孩打工的飯店,本來想寫上寄語“金榜題名”,因為不希望給女孩帶來壓力,又改成了“平安喜樂”。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