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錦南在準備教學能力比賽

高錦南 通訊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劉玉琴 通訊員 陳沖 周飛 實習生 周桐 李靜靜 鄭鐘賢
7月17日,新疆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已放暑假,援疆教師、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專業教師高錦南,仍在指導學生備戰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這已是他第四次援疆。“每次一年半的援疆期,能做的事有限,只有連續堅持數年才能出標志性成果。”他說。
2016年,經湖北省選派,高錦南首赴新疆支教,此后至今,他陸續四次報名參加援疆。援疆以來,他將自己的專業優勢發揮到極致,不僅成立了技能大賽特長班,帶領多個學生斬獲技能大賽獎項,還主導修訂人才方案,參加“4+0”本科班課程的教授,帶出了不少優秀的新疆徒弟,相繼獲得“優秀援疆教師”“湖北省優秀援疆干部人才”等榮譽。
“教育是相互成就的過程,新疆師生給我的遠比我付出的多。”高錦南立志打造自治區示范專業,培育一支帶不走的師資隊伍,培養一批對社會有影響的畢業生。
技能特長班里
“問題少年”變身金牌選手
高錦南初到新疆時,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的技能比賽成績并不突出,很難選出真正對備賽有興趣和天賦的學生。2022年底,高錦南將武漢船院的經驗引入該校,主導成立技能大賽特長班,通過基礎訓練、模塊化訓練、系統化訓練、模擬比賽四個環節,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選樹培養。
博爾塔拉職院2023級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趙文鵬,目前正在備戰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即將升入大三的他,已斬獲多個比賽榮譽。趙文鵬坦言,中職時自己曾是“問題少年”,升入大專后,他報名參加了技能大賽特長班。
趙文鵬回憶,剛開始接觸比賽時,他經常向高老師請教。“高老師是引導型老師,不會一次性把答案和盤托出,他會注重培養我們的邏輯能力,讓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趙文鵬記得,參加2025年自治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新疆選拔賽時,賽前培訓的最后一晚,高老師一直陪他們訓練到凌晨三四點。
日復一日的備賽,讓師生關系愈發親近,精神上也相互滋養。“高老師對待事情的認真程度讓我很欽佩。他參加教師組比賽時也會遇到知識盲區,吃飯時都在琢磨解決方法,并及時向我們傳授經驗。”趙文鵬說。
經過比賽的歷練,趙文鵬仿佛脫胎換骨。大學兩年間,他先后獲得2024年全國智能制造虛擬仿真大賽新疆選拔賽(高職組)金牌、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70周年職業技能大賽創業創新大賽電工賽項一等獎、2024年自治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新疆選拔賽高職組學生組機器人系統集成應用技術賽項團體二等獎等成績。
在博爾塔拉職院,像趙文鵬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通過技能大賽特長班,學生們開始在各類大賽中嶄露頭角。2022-2025年援疆期間,高錦南指導博爾塔拉職院學生參加自治區技能大賽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和現代電氣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自治區級比賽,獲得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指導學生參加2022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工業機器人數字孿生技術應用技能競賽(高職組中國區決賽),獲得三等獎。
高錦南透露,他還會教學生拍攝視頻,把比賽中的方法和經驗留存下來,方便下一屆學生備賽。
一人帶多徒
首次有老師獲評“新疆工匠”
在提升學生技能的同時,高錦南更注重教師隊伍的造血功能。高錦南到崗后陸續著手更新教學設備,引入新技術。援疆期間,他主導編制新教材、建設在線精品課程,建實訓室,帶年輕教師。
高錦南剛到博爾塔拉職院時,學校機電學院使用的還是非常陳舊的設備。他從《PLC應用技術》課程開始改革,引入西門子S7-1200和1500PLC技術進課堂,還利用空余時間泡在實訓室,經常工作到凌晨,研制了一套PLC教學實訓臺。
博爾塔拉職院機電學院教師吳志遠透露,“那個時候學校條件比較簡陋,高院長就自己接線、布線,研制了一套PLC教學實訓臺,方便我們任課老師使用。”
新技術落地曾遭遇“水土不服”:老教師畏難、備課量翻倍。“只要有人愿意學,我就愿意教。”高錦南說,為了激發年輕教師學習新技術的積極性,他主動帶年輕教師參加比賽歷練,同時一起參與科研課題。
技術和設備更新帶來的陣痛很快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們發表論文和申報課題的積極性愈來愈高漲。在高錦南的帶動下,截止到現在,博爾塔拉職院已有5項校級課題,3項省級課題順利結題。1項課題得到工信部人才中心立項。年輕教師們收獲的成就感與日俱增。
今年5月,吳志遠成為博爾塔拉職院首位獲評“新疆工匠”稱號的老師。2024年,他指導的教師團隊榮獲自治區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專業課程比賽一等獎,實現了零的突破。2023年,高錦南指導博職院青年教師參加2023年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服務機器人賽項國際總決賽,獲得教師組二等獎。在他的培養下,學院先后有12人次在學校教學能力大賽中獲獎,5人次在學校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比賽獲獎,15人取得電工高級職業資格證書。
高錦南笑著說,他帶頭打破了大家的舒適圈,讓大家“卷”起來了。
“科研項目是我們的薄弱項,高老師經常組織武漢船院的后方專家,給我們開展線上講座,指導我們的課題和論文。”吳志遠透露,他們還經常去旁聽高錦南的課,將他的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運用到教學中。
有獨門訣竅
高職教師帶好本科生
2022年1月,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與新疆工程學院啟動“4+0”本科貫通培養項目,該項目由高職院校與本科高校聯合培養,學生4年全程在高職院校學習,達到畢業要求后可獲得全日制本科文憑。在項目前期籌備中,高錦南負責起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
為了讓方案更貼合實際,高錦南頻繁與對口院校深入交流,一次次走訪本地各類企業,細致梳理產業發展需求,將這些關鍵要素精準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與此同時,他還堅持在網絡平臺系統學習985院校的相關專業課程,為本科課程設計提供重要參考。
“本科班的教學備課量比以往大得多,為了能更透徹地理解知識點,我習慣手寫教案,這樣能讓自己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更扎實。”高錦南坦言。除了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他還格外注重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以此為依據不斷優化調整教案。
初次給本科班授課時,高錦南和團隊成員都是在摸索中前行。在實際教學中,他精心設計了多種教學環節,努力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該校2022屆自動化專業本科班李志豪對高老師的教學印象尤為深刻:“高老師特別擅長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講工業機器人那部分內容時,他直接視頻連線同事,通過投屏詳細講解控制面板和機器的運作原理。我們完成實訓任務后,他還會帶著我們重新操作一遍,幫助我們加深記憶。”
高錦南介紹,自己每講授一門課程,都會同步錄制線上教學視頻。他自費購置了手機支架、無線麥克風等設備,親自完成拍攝和剪輯工作,然后將所有視頻上傳到武漢船院的學習通平臺,方便新疆的學生課后復習鞏固。
目前,高錦南所教的本科班中,已有部分學生被企業提前預定。
“新疆地處中國西北邊陲,當地人身上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很多老師以校為家,默默奉獻。”回憶起援疆的這幾年,無論是實訓室的規范化管理,還是“老帶新”的傳幫帶工作,對他而言既是身份的轉變與挑戰,更是難得的成長鍛煉。高錦南一直強調,援疆是國家戰略,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服從組織安排是義不容辭的責任,80后正處在干事業的黃金時期,就應該多擔當。
博爾塔拉職院機電學院支部書記張樹軍欣喜地發現,自從武漢船院的援疆團隊來了以后,學院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和工作熱情都有了巨大變化。在張樹軍的眼里,高錦南一直在默默付出。他透露,寒暑假期間,高錦南常常最后一個回家探親,而又最早返回博州。“他放不下這里備賽的老師和學生,高老師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家中也有老人要照顧,但他仍全身心投入到援疆工作中,舍小家為大家的忘我精神深深感動著我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