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黃忠 通訊員 葉姣 尹瀚 實習生 溫寶
一聲悶響后,山體裹挾著泥石傾瀉而下,4棟房屋瞬間支離破碎。而就在30分鐘前,11名村民被緊急轉移。
這驚險一幕,發生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這場零傷亡的成功避險案例,源于村級災害信息員付成忠的兩次關鍵巡查和基層應急響應鏈條的高速運轉。
7月21日,湖北省應急管理廳組織的“安全生產楚天行”媒體集中采訪活動走進利川市,聚焦采訪強降雨中科學應對、及時避險、有效防災、救災救助的故事。
時間回溯到一個月前。6月18日下午,暴雨來襲。利川市文斗鎮堡上村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員付成忠冒雨巡查至堡上村11組毛春壩時,發現公路和村民屋后的地面裂開了一道細縫。
“縫不寬,但位置敏感,正好在坡體和房屋之間。”付成忠回憶。他反復叮囑5戶村民:“晚上別睡太死,隨時準備撤!”
19日上午9時許,雨勢更猛。付成忠再次趕到毛春壩,眼前的景象讓他神經緊繃:裂縫已經加寬加深,臨近房屋的樹木歪斜成“馬刀狀”——這是滑坡前兆的典型特征。
“裂縫加大了,必須馬上撤!”付成忠當即挨家敲門,組織群眾轉移,并向上報告情況。
9時55分,文斗鎮平安建設辦接到報警;10時,5戶11人全部安全撤離;10時30分,滑坡爆發。
“根本來不及搬東西,人剛跑出門,后山就傳來‘咔咔’的撕裂聲。”受災村民張育華心有余悸。
幾乎同時,文斗鎮自規所、利川市地質災害監測防治中心的技術人員趕到現場,剛拉起警戒線,山體便轟然滑落。
這場成功避險背后,是一套環環相扣的預警機制。利川市應急管理局要求,點對點叫應橙色以上氣象預警。6月17日,湖北省氣象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利川市啟動防汛四級響應。收到應急管理局預警叫應后,文斗鎮立即召開調度會,要求村級信息員加強巡查。
“這是我們應對災情險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生動體現。”利川市文斗鎮黨委書記楊克榮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當地堅持六個“快”:巡查發現快、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快、指揮決策部署快、叫應機制落實快、避險轉移組織快、災后重建安置快,“基層防災減災靠的就是責任到人、反應果斷、處置迅速。”
災情發生后,5戶受災轉移群眾均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因災倒房重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