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吳昌華
警號的頒授,是認可,是責任,是重托;
警號的封存,是緬懷,是銘記,是傳承。

7月25日上午,武漢市公安局在黨建中心舉行儀式,封存因公犧牲的民警萬松的警號,致敬一等功臣萬松。

此前報道
5月27日,噩耗傳來:武漢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三大隊民警、警務技術四級主任萬松因公犧牲,年僅50歲。

他第一次沒有回應同事的呼喚
“走,老萬,去開會。”5月26日下午1時58分,在武漢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三大隊,民警胡欣一邊呼喚一邊走進萬松的辦公室,沒有聽到回應。
一直以來,萬松對于方方面面的工作,不管屬不屬于分內,總是有求必應,從不推辭,從無怨言。這是萬松第一次沒有回應同事的呼喚。
胡欣記得進門的準確時間。他看到,萬松仰坐在門邊的沙發上,像睡著了,又覺得不對勁。胡欣連聲呼喚,萬松還是沒有回應。
摸了摸萬松的手腕,沒有脈搏,下午2時02分,胡欣和同事撥打了120,并從樓下取來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持續對萬松進行心肺復蘇。
救護車很快趕到,把萬松送往醫院。“途中,我們一直喊他,沒能把他喊醒。”
到了醫院,萬松被診斷為腦溢血,接受ICU急救手術和體外膜肺氧合輔助治療。
時針指向5月27日0時33分,搶救終告無效,萬松因公犧牲,年僅50歲。
他把大數據思維帶入公安實戰
2016年7月,武漢市公安局開始建設大數據實戰應用中心,該中心是全國公安系統第二家,萬松作為技術骨干參加組建。從全局遴選的20多名民警,都是萬松參與挑選的。

武漢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負責人介紹,2016年7月以來,萬松積極探索大數據支撐公安實戰新模式,帶領團隊深入開展網絡販賣違禁物品、非法集資、獵梟緝毒、掃黑除惡等專項研判工作;總結推行50余個數據關聯技戰法;牽頭研發大數據實戰應用平臺等,撰寫高質量研判報告80余份,為武漢智慧警務體系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他像一棵遒勁的松樹
萬松生于1975年2月,1997年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及應用專業,同年9月參警,先后在武漢市公安局技偵支隊、大數據實戰應用支隊工作。
1999年12月19日,武漢市洪山區發生一起殺人案。萬松主動請纓,根據作案手法及時間比對分析,判斷案犯極有可能來自湖南懷化。他加班加點調閱萬余條信息,最終鎖定犯罪嫌疑人,成功協破案件。
2007年盛夏,一條涉毒線索由省公安廳下發至武漢市公安局。接到任務后,萬松通過錯綜復雜的信息,分析出結構嚴密的販毒團伙關系圖。臨近收網,攜帶大量毒品的毒販突然消失,眼看要功虧一簣,他迅速調整思路,僅用3個小時就從海量數據中排查出反常情況,終于再次鎖定毒販蹤跡,為一線緝毒民警徹底摧毀團伙提供了重要支撐。

1997年至2016年,萬松先后在160余起重特大案件偵辦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5月29日上午,萬松同志追悼會在武昌殯儀館舉行。

“忠心赤膽為公安事業鞠躬盡瘁,俠骨柔情做人民公仆浩氣長存”。花圈繞護,哀樂低回,挽聯高懸。

在28年從警生涯中,萬松對黨忠誠、服務人民,扎根公安科技一線,勤勉工作,屢立戰功。
他的承諾成了她永遠的痛
對妻兒的愛,萬松藏在無數個細節里。兒子住校后腸胃不好,他常常加班到深夜,卻仍要驅車1個多小時趕到學校,帶兒子去醫院掛急診。籃球場上,他會故意讓兒子三步上籃得分,卻在賽后認真分析動作短板;奧數題本里,密密麻麻寫著他親手推導的解題步驟。
“結婚這么多年,我們就一起出去過兩回,一次是我們結婚度蜜月,一次是兒子上幼兒園時。我理解他的工作性質和辛苦,我們更愿意宅在家里,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我曾讓他承諾,這輩子任何時候都不能把我一個人丟下,可他卻沒能兌現這個諾言……” 回憶這些往事,妻子張熙淚如雨下。
5月27日晚,兒子徹夜守在靈堂,凝視著父親的遺像,喃喃道:“爸爸,前天您還說,這周末一定給我做一份小龍蝦,您卻食言了。我不怪您。以后,您再也不能教我做數學難題、陪我打籃球了,我也不怨您。您是我的好爸爸,我會替您照顧媽媽,我和媽媽永遠想念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