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8月14日電 國際專業技術組織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14日分享關于“自主人工智能(又稱AI代理)”和數據安全的文章,指出自主人工智能可能對個人數據暴露帶來新風險的應用場景,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方法。
文章指出,自主人工智能是指“具備高度自治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統”。這類系統與智能手機中常見的“語音助手”存在本質差異。現有“語音助手”僅具備被動響應能力,缺乏自主設定目標的功能,雖能執行單一簡單任務,但若無人為指令,則無法實施具有實際意義的操作。
文章指出,人們已習慣應用程序請求授權:獲取定位、查看通訊錄或啟用麥克風。但自主人工智能系統不再請求許可,而是直接行動,使得"輔助工具"與"自主操作者"的界限日漸模糊。它可以自主做出決策、執行復雜任務,并在沒有持續人工監督的情況下訪問海量個人數據。
專家預測,自主人工智能未來將承擔各類任務,如規劃假期行程、確認醫療預約、智能比價購物等,均需調用用戶敏感數據,包括財務信息、實時定位等核心隱私。
專家舉例指出,現有應用通常僅調用單一數據類型,而自主人工智能系統必須“串聯用戶整個數字生活的所有節點”,包括銀行賬戶、醫療記錄、日程安排、定位軌跡、通信模式、消費習慣,乃至健康監測所需的生物特征數據。這導致數據泄露的風險呈指數級增長。
另據國際機構高德納預測,未來企業數據泄露事件中,將有25%與自主人工智能系統濫用有關。
文章稱,對于在使用人工智能系統時如何保護隱私,網絡安全專家建議,采用多層次防護方法,從基本的安全習慣做起。例如,為所有賬戶啟用多因素認證,將數據共享最小化到特定任務絕對必要的范圍,為不同用途創建單獨的賬戶,以分隔數字暴露面。
專家指出,由于人工智能系統通常需要訪問多個數據源,因此,分隔策略尤為重要。用戶不應讓一個人工智能系統獲取所有數據的訪問權限,而應考慮為不同用途使用不同的人工智能工具,比如一個用于財務任務,另一個用于健康管理,以此類推。
專家還建議,將每次人工智能交互視為可能生成永久記錄的行為,在分享敏感信息前做好相應預案。(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