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朱向洲)一家位于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街頭的不起眼小店,竟然是當地華人圈有名的換匯“錢莊”……近日,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檢察院辦理了一起以外匯“對敲”方式變相買賣外匯的非法經營案。8月15日,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判處嫌疑人施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緩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國外經營理發店,一次換匯嘗甜頭
2012年,掌握理發手藝的施某某出境來到幾內亞,在該國首都科納克里開了一家“阿星”理發店,主要為當地居民提供理發服務,生意不溫不火,卻也能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由于幾內亞境內使用的貨幣主要為幾內亞法郎和美元,在當地生活和工作的華人進行消費和投資等,都需要將人民幣兌換成幾內亞法郎和美元,同時在當地賺取的工資和利潤等,則需要將幾內亞法郎和美元兌換成人民幣,這樣就產生了換匯的需求。然而幾內亞的官方換匯渠道較少且手續麻煩,手里的貨幣常常無法兌換,于是在當地華人圈中就產生了私自換匯行為。
2016年的一天,在幾內亞生活的范某到“阿星”理發店理發時,與施某某聊到了自己有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的需求,施某某出于幫忙的目的,收取了范某的人民幣,按照匯率給范某兌換了相應價值的美元,并按照“1萬美元多支付100元人民幣”的標準收取了手續費。這次換匯讓施某某嘗到了甜頭,“這樣既方便了當地華人又可以掙點外快”。漸漸地,施某某在經營理發店的同時做起了換匯的“生意”。
相互轉賬“零成本”,輕松賺取手續費
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企業和個人到幾內亞投資越來越多。國內某公司2016年10月起到幾內亞投資做房地產項目,姚某某為該公司派駐到幾內亞的負責人,具體負責行政、財務等工作。2017年至2020年間,關于境外投資的國家管控嚴格,且手續復雜、周期長,隨著項目的開展,該公司在幾內亞的業務急需資金。
姚某某幾番打聽,得知施某某可以換匯,“我是在當地華人圈問到的,當地華人都知道剪頭發的‘阿星’不僅做剪頭發的生意,也做換匯的事情,有段時間我們公司剛好需要一部分美元和幾內亞法郎,我就把這個情況和老板說了,老板同意后我就開始找施某某換美元或者幾內亞法郎了。”就這樣,姚某某找到了比正規途徑更加方便快捷的換匯渠道:該公司在國內的財務人員向施某某及其妻子張某的銀行賬戶轉入人民幣,姚某某即可在幾內亞找施某某拿到對應的美元或者幾內亞法郎,施某某從中收取手續費。
同時如果有人需要將在幾內亞經營的收入轉回國內,則向施某某支付美元或者幾內亞法郎,施某某便安排妻子張某在國內向對方提供的銀行賬戶轉入相應數額的人民幣。如此“零成本”的相互轉賬,輕松滿足了當地華人的換匯需求,也讓施某某賺的盆滿缽滿。
“生財之道”不可取,變相買賣終獲刑
2022年12月,監察機關在辦理有關職務犯罪案件時發現,部分犯罪資金通過施某某的換匯交易成功從境外轉移至境內,并將案件線索移交給了公安機關。2023年1月,施某某從幾內亞返回國內時在機場被抓獲歸案。
施某某到案后,如實供述了自己在幾內亞為客戶非法匯兌、并從中賺取差價的犯罪事實。經查,2016年至2022年,施某某通過上述方式非法換匯金額共計人民幣2416萬余元,非法獲利共計13萬元。
檢察機關經審查認為,施某某通過在境外收取外幣、在境內支付等值人民幣,或者在境內收取人民幣、在境外支付等值外幣的換匯行為是典型的以外匯“對敲”方式非法買賣外匯的行為。雖然該交易看似合法,沒有直接進行外匯和人民幣的買賣,但資金通過上述方式在境內和境外分別實現單向循環,實質上通過兩層單向循環完成了外匯的非法買賣,實為變相買賣外匯,依法應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其刑事責任。2025年5月28日,檢察機關以非法經營罪對施某某提起公訴;同時考慮施某某妻子張某具有從犯、全額退贓等情節,檢察機關依法對其作出相對不起訴。8月15日,法院作出以上判決。
辦案檢察官提醒,以外匯“對敲”方式變相買賣外匯的行為,嚴重擾亂我國金融市場秩序,同時還極有可能為網絡詐騙、貪污受賄等犯罪行為提供洗錢途徑,嚴重威脅金融穩定和國家安全。如有換匯需求,應通過正當途徑進行兌換,私下換匯將要承擔法律后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