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張揚 通訊員許學玲)8月26日,坐落于武漢市烏龍泉街道勤勞村的普生·人文村落宣布啟動,普生·達芬奇美術館也揭開帷幕。武漢普生制藥及旗下普生創藝園將世界藝術大師畢加索的原作送至鄉村,實現了高層次藝術資源與鄉村社區的直接對接。

作為“畢加索·葉建新中西文明藝術展”鄉村振興巡展的重要一環,本次展覽精選了畢加索的陶瓷原作《貓頭鷹》與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葉建新創作的《水墨琉璃》兩件代表性作品。展覽位于普生·達芬奇美術館內,西方現代藝術巨匠與中國傳統藝術大師的作品在中國鄉村田間地頭“握手”。
展覽核心聚焦于畢加索與葉建新兩位藝術大師的對話,呈現了抽象表現主義與東方傳統藝術的碰撞與融合。畢加索的作品展現了他從具象到抽象、從色彩到結構的藝術探索,傳遞出“藝術永遠年輕”的創作精神;葉建新則通過將傳統水墨與陶瓷、琉璃等媒介結合,開創了“水墨琉璃”這一全新藝術品類,拓展了中國琉璃藝術的表現形式。

普生·人文村落負責人、本次展覽策展人劉瀏表示:“把畢加索作品請進村,是為了助力村民提高文化素養。我們希望通過‘文明對話’這一主題,打破時空限制,讓中西藝術在鄉村交相輝映。”

展覽吸引了當地村民的濃厚興趣和熱烈反響。武漢市江夏區烏龍泉街道勤勞村村民張爹爹在觀看展覽后感慨道:“以前只聽電視上說過畢加索,沒想到現在能在家門口看到真跡。孫子看了之后,還嚷著要回去捏個貓頭鷹。”

“藝術不是高嶺之花,而是鄉村振興的芯片。”湖北美術學院教授、普生·達芬奇美術館館長葉加貝表示,“普生·人文村落&普生鄉村振興實踐基地”項目不僅是對物理空間的改造,更是文化與思想的重塑。項目借鑒文藝復興“人的覺醒”精神,探索藝術、科技與商業三維賦能的鄉村振興新模式,計劃邀請科學家、藝術家和企業家成為榮譽村民,共同推動鄉村可持續發展。
目前,普生·人文村落項目已建成藝術家塔、科學家塔和企業家塔三座精神地標塔樓,旨在匯聚人才資源,推動藝術創作、科技創新與商業投資協同發展。

在開幕式上,藝術大師葉建新、醫學專家肖梅主任、考古專家院文清研究員和企業家江毅先生被授予“榮譽村民”稱號,成為首批入駐普生·人文村落的新村民,同時被武漢市江夏區烏龍泉街道聘為“鄉村振興公益大使”。這批“新村民”將共同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探索文化賦能鄉村發展的創新路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