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吉隆坡8月27日電 (記者章念生)“二戰給馬來西亞留下了深刻傷痕。每年的8月15日,馬來西亞全國各地都有紀念活動。”馬來亞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院長黃子堅教授翻開的自己的一本著作,向記者展示馬來西亞沙巴州民眾在二戰期間反抗日本侵略的起義事跡。“這是日本占領東南亞期間少數由老百姓發起的抗日運動,不少參與起義的民眾因此蒙難。但它在馬來西亞的抗戰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黃子堅經常前往沙巴州參加紀念活動,已然老邁的烈士遺屬那悲痛的面孔讓他難以忘懷。“日軍1941年12月從哥打巴魯登陸,70天內打到新加坡。期間哪個地方強烈反抗,日軍就搞‘清盤’,將整個村莊的人抓起來殺掉。戰后馬來西亞不少地方立起了紀念碑,以紀念戰爭中逝去的人們。”
紀念過去是為了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我寫下這些有關二戰的文字,是為了紀念,更為提醒世人戰爭付出的代價有多大。從沙巴州一個小小的地方到整個馬來西亞再到東南亞,二戰期間都遭到重創。原本美麗的城市被毀掉,大量平民被奪去了生命。”黃子堅說,二戰后成立聯合國的宗旨和愿望,是再也不要發生戰爭,但從那時到現在,世界上局部地區戰爭和爭斗不斷,世界和平穩定受到挑戰。“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除了紀念過去,警醒戰爭代價,也應該反思戰爭如何開始,從而引以為戒,共筑和平。”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馬來西亞提供了諸多支持。黃子堅介紹說,馬來西亞華人為支持中國抗戰紛紛踴躍捐款,“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的人因此遭到日軍報復。在中國海上通道被日軍切斷之際,3000多名南僑機工奔赴中國戰場,為保障中國抗戰物資運輸作出了重要貢獻……
“還有一批在香港念大學的馬來西亞年輕人,在香港淪陷后因為英文專長被送到美國受訓成為飛行員,主要駕駛轟炸機、運輸機等,幫忙運送抗戰物資。”黃子堅多年前曾遇見其中一位,印象頗深,“他們都是為中國而戰,為和平而戰。”
今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黃子堅表示,一個民族在面臨生死存亡之時,萬眾一心,動員起全面戰爭的力量,堅持下去并取得了勝利,非常了不起。“中國這種堅強的民族意志令人感佩。”
這也體現在今日中國的建設事業上。“中國過去40年的發展速度在人類發展史上前所未有。如今,中國基礎設施完善,交通發達,高鐵運營里程4萬多公里,高科技的運用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可讓沙漠變綠洲。”黃子堅說,這得益于中國領導層堅定一致,目標清晰,為改善人民生活而不懈努力。
“中國領導層很清楚人民、國家要什么,有長遠的發展規劃和目標,持之以恒,堅決實施。”黃子堅回憶起此前在北京學習的場景,“當時有一門課專門講中國的教育藍圖,時間跨度30年,目標清晰,循序漸進,從硬件更新、人才引進到軟件完善,每個領域、每個階段等明確規劃。如今,中國已擁有世界頂尖的大學了。”
黃子堅認為,發展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最不希望受到戰爭的破壞。“中國一直強調和平發展。鄭和下西洋帶來的是通好通商,而不是戰爭和侵略。今日中國,同樣堅持共同發展進步,這也是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義。”他說,“中國有能力、有意愿幫助弱小國家,為其他國家豎立了良好榜樣。希望中國為維護地區和全球安全穩定發揮更大作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