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曾莉
通訊員 羅玉蕭
“以前還擔心節日人多橋會‘吃不消’,現在走上來才發現,橋面穩得很!”10月8日,家住鄂州的司機李浩笑著說。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連接鄂州城區與武漢東湖高新區的薛家溝中橋,成為游客出行的重要交通樞紐。這座橋暢通的背后,有一個以32條 “軍規”嚴控質量的故事。
開工前,中建三局鄂城濱江智匯園市政項目經理羅駿將全體人員召集到會議室,墻上沒有絢麗的橋梁效果圖,只有一塊寫滿條款的白板。他說:“這是我們的32條‘軍規’,任何環節違背它,不管涉及誰、投入多少,都必須推倒重來。”
這32條“軍規”,每一條都刻著“不能失之毫厘”的較真。
“軍規”第7條:必須做到“0裂縫、勻色差”。這意味著,無論是橋梁墩柱還是箱梁,拆模后要平整光滑、無一絲裂縫。團隊給不同構件“量身定制”養護方案,把細節摳到極致——混凝土配合比精確到克、減水劑用量校準到毫升。
“軍規”第32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每一位工程師都必須對自己簽署的每一份文件,負終身責任。它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感,讓每個人下筆時都如履薄冰,反復推敲。它驅動的不是恐懼,而是對卓越的追求和對生命的敬畏。
建造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有人抱怨32條“軍規”拖慢了工程進度,有人在高標準下身心俱疲,但羅駿從未動搖。他常說:“速度可以追趕,成本可以計算,但安全和質量,沒有第二次機會。”
如今,薛家溝中橋貫通,羅駿用手輕輕拂過橋面——沒有裂縫,色澤均勻,就像他期待的那樣。那套沒寫在紙上、卻記在心里的“精工準則”,沒有隨著通車被遺忘,反而成了團隊的“傳家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