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張真真、通訊員凃燕)10月11日,由光谷企業家協會、中國信科集團主辦的2025光谷AI+產業創新論壇舉行,百余位人工智能企業及機構代表參會,“光谷在行動”AI+產業創新發展聯合倡議發布。

倡議提出:以創新為核心驅動,聚焦AI關鍵核心技術瓶頸攻堅,打造全國性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推動AI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用智能技術重塑產業流程、升級產品服務,激活傳統產業新動能;著力構建開放協同的AI生態,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聯動以加速集群化發展,形成規模效應與競爭優勢;立足民生需求,推動AI技術在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落地,提升AI治理能力,深化國際開放合作,主動融入全球AI創新網絡、匯聚全球資源。該倡議書由烽火通信、達夢數據、華工科技等17家企業共同商議完成。
根據會上簽署的《AI+信創軟硬協同創新合作計劃》,長江計算、紫東太初、達夢數據、深度科技、數巔科技等企業將共同構建國產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產業一體化生態,為光谷乃至全國AI+信創產業注入新動能。

作為本次論壇承辦單位的烽火通信公司,不僅是中國光通信的發源地,更以多年深耕光通信領域的卓越成果,為我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筑牢堅實的技術根基。
當前AI領域,核心熱點是算內互聯,面向算力中心卡間、柜間、園區間不同距離的場景,如何提供極致帶寬、超低時延、超高密度的光連接以支持高效的訓練/推理是關鍵。烽火通信通過光電深度融合支撐超大規模集群網絡部署,全面提升集群的縱向/橫向擴展性與組網靈活性。今年光博會上,烽火通信發布了用于層間/樓間/園區間6912芯超細徑大芯數光纜,以及支持800G以上高速短距場景的OM4 PRO/OM5高端多模光纖。
烽火通信全力打造國產化算力創新高地,旗下長江計算公司打造了多種國產化算力底座,并圍繞算法調優、智能化應用等關鍵環節,提供全方位軟硬協同服務。目前,這些成果已在央國企、金融、政務等重要領域實現多場景規模應用。
長江計算還聯合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研發“長江計算-紫東太初訓推一體機”,基于全球首個千億參數多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打造,具有超高擴展能力、軟硬件預集成、快速定制工具鏈、高安全性等優點,能實現快速交付、開箱即用、降本增效。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大模型在全面拓展深度學習能力的同時,也放大了已有的AI安全問題,例如,隱私信息泄露、侵權、可信與倫理問題、被用于惡意目的、“幻覺”等。而殺病毒、防火墻、入侵檢測的傳統“老三樣”難以應對人為攻擊。人工智能大模型要想提高算力效率,實現創新發展,就必須建立基于自主可信計算的安全可信保障體系。目前,我國正加快打造完備的可信計算3.0產品鏈,包括具備可信計算功能的國產CPU、可信BMC(基板管理控制器)和智能安全卡、具備可信計算3.0技術的設備等,將形成巨大的新型產業空間。

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合作組織主席高同慶談到,人工智能已經走向規模與效應的平衡點。模型不再依靠參數的堆砌,而向成本更低、思考更深、行動更強演進,推理模型訓練成為產業趨勢。到2027年,中國智能算力中的推理算力占比將從2023年的41%上升到72.6%。建議光谷強化AI基礎研究與自主創新,利用光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優勢產業應用場景,推動“AI+”應用規模化落地。
工信部信通院數字經濟與數字治理領域主席孫克介紹,目前,在大語言模型基礎能力的排行榜中,8個中國大模型均位居前10。在應用端,我國人工智能在消費領域應用水平較高,但在工業領域核心生產制造環節應用尚存技術挑戰。人工智能+工業的突破點是互聯互通。光谷擁有光通信產業基礎,有望實現工業場景中的設施互聯互通,形成人工智能高質量數據集,提升人工智能對復雜物理世界的精準感知和操作能力。
目前,光谷建成了人工智能產業園、人形機器人產業園等特色園區,打造了模態空間等孵化載體,匯聚了738家人工智能企業,2024年產業規模超過450億元。前不久發布的“2025 福布斯中國人工智能科技企業TOP50”榜單,光谷共有8家企業上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