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動車段近百組動車組整齊停放,蓄勢待發。(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真真 汪洋
10月11日晚10時許,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張帆出現在漢口站的站臺上,74分鐘后抵達襄陽東站。
張帆的另一個身份,是位于襄陽的湖北隆中實驗室執行副主任。自這一湖北實驗室掛牌3年多來,這條高鐵見證了他周末往返武漢與襄陽的“雙城生活”,“我們的兩項成果已經在襄陽轉化了,吸引投資超過100億元,明顯感覺到湖北區域聯動越來越頻繁。”
在武漢與襄陽的互動中,張帆的事業格局越來越大:不僅在實驗室里鉆研材料配方、在講臺上傳授前沿知識,更在會議室里統籌平臺建設、在洽談會上對接產業資源。
張帆事業向上的背后,是湖北“十四五”期間實施的區域聯動發展戰略,以武漢、襄陽、宜昌為頂點的“金三角”區域為主戰場,著力構建“省會帶動、漢襄宜協同、多點支撐”的全新格局,全省經濟集聚度、區域協同性和整體競爭力全面提升。
大武漢“五谷并起”站穩兩萬億
西班牙《世界報》——武漢:中國經濟加速的鏡子
區域聯動,需要龍頭引領。
“對于湖北而言,武漢是當之無愧的龍頭。‘武漢強則湖北強’是一句老話、也是一句實話。”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鄒薇介紹,2024年武漢GDP約占湖北GDP總量的35%。在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方面,武漢具備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萬億級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集群的潛力和實力。
2014年,武漢GDP首次站上萬億元大關。此后6年,GDP增速穩定在8%左右,2019年達到16223.21億元,2萬億元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斷了這一進程。
“英雄的武漢人民一定能夠徹底戰勝疫情,一定能夠浴火重生,一定能夠創造新時代更加輝煌的業績!”
牢記囑托,拼搏趕超。連續3年,武漢GDP一路上揚,2023年跨越2萬億元大關,浴火蝶變。
放眼全球,GDP超過2萬億元的,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國家和地區。一座“2萬億城市”的體量,堪比芬蘭、捷克等國。
“湖北、武漢已成為世界望向中國的重要窗口。”鄒薇認為,武漢的發展有力印證了中國經濟光明論。西班牙《世界報》網站發布報道:《武漢:中國經濟加速的鏡子》。
2024年,武漢GDP再次站穩2萬億元臺階,穩居中部省會城市第1位,中部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對外交往中心、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地位持續鞏固。2025年,武漢GDP總量更是首次在上半年突破萬億元。
浴火新生的背后,是武漢“十四五”期間把創新驅動作為主導戰略,新技術、新產品加速破圈,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快速建設,“五谷”并起。
在中國光谷,人形機器人精準模仿訓練師的動作,宛如“孿生兄弟”;
在中國車谷,嵐圖整車工廠里,每118秒便有一臺新能源車下線;
在中國星谷,衛星產業園中,機器人臂有序地拼裝衛星零部件;
在中國網谷,數據安全中心,每秒攔截百萬次網絡攻擊;
在中國藥谷,禾元生物無菌車間里,“稻米造血”產品加速生產。
“五谷”創新牽引下,湖北光電子信息、汽車制造與服務、大健康三大產業已破萬億規模,五千億級、千億級產業競相奔騰,提速躍遷。
“金三角”硬支撐強互動
“一小時高鐵環線”畫圓在即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在幾何學中,三點最為平衡、穩固。
以武漢、襄陽、宜昌三地為頂點,以江漢平原為腹地,合圍而成的三角區,是我省乃至全國經濟地理版圖中的黃金地帶。
2024年,漢襄宜經濟總量達3.34萬億元,高于周邊城市群,也占據了湖北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同時,在中部地區省域副中心城市中,經濟總量突破6000億元的,也僅有宜昌和襄陽。
“金三角”的協同發展,躍動著湖北的經濟集聚度和整體競爭力。
9月28日,襄荊高鐵開通,“武漢—襄陽—荊門—武漢”形成湖北首條環線。“待年內滬渝蓉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開通后,武漢、襄陽、宜昌三地將形成1小時高鐵大環線,為‘金三角’提供交通硬支撐。”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秦尊文表示,都市圈首先是交通圈,衡量一個都市圈成熟的關鍵指標是1小時通勤。
鄒薇表示,“1小時通勤圈”實現畫圓,“金三角”就不再是各自精彩的“獨子”,而成了相互呼應的“活棋”,湖北區域發展的一盤大棋。
如今,漢襄宜正以這樣的思路,打破城市壁壘:武漢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帶著核心技術,與襄陽的汽車電子企業聯手攻關車規級芯片;宜昌的磷化工產業將精制磷酸通過長江水道運抵荊門,成為新能源電池的關鍵原料;襄陽的電池材料研發成果,順著高鐵線路直達十堰的儲能裝備工廠。
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正催生出一個個世界級產業集群——武漢光電子信息、“宜荊荊”磷化工、“荊襄宜十”綠色循環電池等產業集群,如銀河般扮靚湖北聯動發展的夜空。
集群帶動下,湖北各市州競相發展。荊州、孝感、黃岡經濟總量突破3000億元,十堰、荊門、黃石加速沖刺3000億元,咸寧、恩施、隨州、鄂州加速向2000億元邁進。
千億縣有望達到4個
全國百強縣總數占中部近半
縣域一頭連接城市、一頭服務鄉村,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
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鄉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星羅棋布的縣城已成為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廣闊舞臺。
7月23日,2025賽迪全國百強縣市榜單揭曉。湖北仙桃、大冶、宜都、潛江、棗陽、枝江、漢川、天門等8地上榜,總數居全國第4、占中部地區近一半。其中,“領頭羊”仙桃2024年GDP達到1125.13億元。
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毛明天介紹,“十四五”期間,湖北千億縣實現零的突破、有望達到4個。
隨著縣域經濟的壯大,全省城鄉差距持續縮小。目前,我省縣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7%,比“十三五”末提高3.44個百分點。86%的縣市建成三級醫院,教聯體覆蓋80%以上義務教育中小學,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四好農村路”、寄遞物流、充電樁、5G網絡實現“四個全覆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降至2.08,比“十三五”末下降0.17。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湖北在“自轉”同時還圍繞大局“公轉”,注重聯動周邊,加強省際協作和區域合作。“運河上的鄂湘贛”“軌道上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科創鏈上的中三角”“產業鏈上的都市圈”加快形成,九大類社保事項實現鄂湘贛三省通辦,旅游一卡通覆蓋300多家景區。
大別山革命老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通平修”綠色發展先行區等一批毗鄰地區協同發展多點開花。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合作更加緊密。
面向“十五五”,湖北將持續推動漢襄宜“金三角”協同發展,以武漢都市圈為中心,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全力將湖北打造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樞紐、引領中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中國式現代化的區域樣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