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余澤民到拉斯洛家中給他做中餐,兩人開心地合影。(受訪者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韓曉玲
北京時間10月9日晚,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憑借其“引人入勝且富有遠見的作品”獲獎。
這位71歲的匈牙利作家,中文名字叫“好丘”,不止一次來到中國。他熱愛中國文化,吃中餐、聽京劇、讀《道德經》,尤其是李白的“迷弟”。1998年初夏,他曾沿著李白的足跡先后到訪近10座城市,其中到過湖北的三峽和武漢。
當年與拉斯洛同游的好友,旅匈翻譯家、作家余澤民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到了武漢,我們登上黃鶴樓,還讀了李白的詩。”
34年前,記者拉斯洛首訪中國
贊嘆是“世界上僅存的人文博物館”
在余澤民眼里,拉斯洛是“一個迷戀中國文化的作家”。
余澤民不僅是拉斯洛多年好友,也是其作品的主要中文譯者。兩人于1993年初春第一次見面時,拉斯洛便興沖沖地將一本游記體短篇小說集《烏蘭巴托的囚徒》送給余澤民——這是他關于中國的第一本書。當時余澤民剛到匈牙利一年多,還沒學匈語,只能用并不流暢的英語交流,兩人談論的話題是李白。
回憶往事,余澤民幽默地對記者說:“可以這么說,李白是我倆友誼的‘介紹人’。”
那一年,拉斯洛39歲,余澤民29歲。他倆都沒想到,多年后余澤民成為譯介拉斯洛作品的“中國聲音”。
余澤民介紹,拉斯洛自1991年以記者身份來了一趟中國后,便迷上了中國文化,還稱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人文博物館”。他讓全家人改用筷子吃飯,走到哪兒都不忘搜集與中國相關的書籍,關心與中國有關的消息。
拉斯洛與余澤民初識時就表示,想找個機會,兩人一起到中國沿著李白的足跡走一圈。這個愿望在1998年5月實現了,余澤民陪著拉斯洛在中國一路追尋李白的足跡。
拉斯洛來中國前,給余澤民看剛印好的名片——一位匈牙利漢學家幫他起了一個中文名叫“好丘”,取“美麗山丘”之意,也借“丘”字致意孔夫子。余澤民風趣地說,當時自己能想象出中國人接到名片時微微皺眉,也能想象出他繪聲繪色對自己中國名的得意解釋,“這名字怪雖怪,但很可愛”。
“好丘”追尋李白游三峽抵武漢
寫下《只有漫天星辰的天空》
李白是拉斯洛最喜愛的中國詩人,不僅喜歡其詩歌,也喜歡其個性。他告訴余澤民,20世紀匈牙利的幾位重要文人都曾以不同方式翻譯過李白的詩,他很驚訝在唐代的中國怎么會出現歐洲人眼里的“現代派詩人”。
李白本為蜀中人,卻自稱“楚狂人”,曾在荊楚之地居游十年,作品有三分之一創作于湖北境內。1998年初夏的那趟中國之旅,拉斯洛追尋李白的足跡,自然也來到了湖北。
拉斯洛與余澤民于五一那天從北京出發,一個月里馬不停蹄地走了泰安、曲阜、洛陽、西安、成都、重慶等好幾座名城,然后乘輪船游長江,穿三峽,抵達武漢。那時候,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合龍剛剛半年。
到武漢后,黃鶴樓是拉斯洛的一個主要打卡地——這座千古名樓,李白曾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余澤民告訴記者,在當年的尋訪旅途中,他們一路都隨身帶著兩本李白的詩集,一本匈牙利語的,一本中文的。“每到一處,拉斯洛都會讓我找出對應的詩,他看著匈文,讓我讀中文,并用小錄音機錄下來。登上黃鶴樓后,自然讀那首詩——‘唯見長江天際流’。”
余澤民說,拉斯洛一路追尋李白足跡,和人交談的話題總是離不開李白:你知道李白是誰嗎?你能背李白的詩嗎?你為什么喜歡李白?你聽說過什么有關李白的傳說嗎?有沒有探討過李白的遺跡?李白對你有什么意義?假設現在李白坐在旁邊,你最想跟他說什么?他甚至還“八卦”地問:“你認為李白和楊貴妃是什么關系?”
拉斯洛在旅途中,不斷向余澤民表達自己對李白的喜愛,還浪漫地幻想“萬一能夠遇到他呢”。他說:“我喜歡他的豪放,我喜歡他談醉酒,談月亮,談生活,談分離,談朋友——我喜歡他的律動,他無盡的能量,他流浪的心性——我喜歡李白,喜歡這個人。當然,我只能在譯文的基礎上揣測詩歌,但是揣測的結果總是告訴我,天哪,這該是多么美妙的詩歌。”
回匈牙利后,拉斯洛寫成一篇游記長文《只有漫天星辰的天空》。之后,余澤民開始深入了解拉斯洛的作品,后來成為其作品的主要中文譯者。
拉斯洛過中國春節、聆聽梅蘭芳京劇
邀請匈牙利作家、詩人欣賞《宇宙鋒》
拉斯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余澤民高興地發了幾條微信朋友圈,并感慨地寫下:“希望不僅是一次新聞的狂歡,更是一次純粹文學的榮耀,能有更多讀者讀他的書,進入他的文學世界。”
“拉斯洛很崇拜中國文化,還寫過兩部關于中國和東方文化的書——《北山、南湖、西路、東河》和《天空下的毀滅與哀愁》。”余澤民說,拉斯洛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出中文版,認為這是與他推崇的中國文明的對話。
2017年,由余澤民翻譯的《撒旦探戈》中文版在國內正式出版。之后,《仁慈的關系》《反抗的憂郁》與中國讀者見面。今年,《世界在前進》出版。據悉,由余澤民翻譯的《溫克海姆男爵返鄉》《赫爾施特07769》《熱姆萊在等待》中譯本也即將推出。
記者了解到,這些年,余澤民譯介過多位匈牙利作家的作品,也是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匈牙利作家凱爾泰斯·伊姆雷作品中文版的重要譯者,2017年獲匈牙利政府頒發的“匈牙利文化貢獻獎”。與此同時,他不斷譯介中國作品,助力中國文化在當地進一步傳播。
30多年來,余澤民見證了中匈文化交流,也深刻感受到匈牙利人對中國古典名著和傳統文化的喜愛。多年前的一件趣事讓他至今記憶猶新:有一年,拉斯洛過生日時在家組織派對,邀請朋友們一起過中國春節,一群匈牙利的作家、詩人、藝術家坐在一起聽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宇宙鋒》,這讓他備感意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