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日報評論員 杜宇慧
據媒體報道,近日,38歲的李先生從尼泊爾旅行歸來,剛到國內,準備打電話叫車時,卻發現號碼已停機,充話費也沒法使用。詢問運營商才知,這是“保護性關停”,是為了防范網絡詐騙。
關停的號碼想恢復使用,并不簡單。李先生要么前往營業廳,要么去工作地辦理;要么找地方網上驗證。不論哪種,都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當時情況緊急,李先生溝通許久,希望能“短暫恢復數據功能”,客服則回應:“處理不了。”事后他表示,當天“在海拔4000多米的路邊凍到崩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相關規定,對存在涉詐嫌疑的異常電話卡,運營商可采取差異化核驗措施;對未通過核驗或拒不核驗的,可限制或暫停功能。運營商協助有關部門,進行監控、核驗、關停等措施,符合反詐的公共利益,很多人表示能理解。但措施在落實中,也需兼顧真保護與人性化。
在規定中,核驗在前,限制在后。然而現實中,許多用戶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斷網。詢問客服時,常被告知“無法查詢具體原因”。許多網友表示這種保護令人費解:因為怕你被騙,所以不通知也不解釋,就直接停機。“我為你好”的姿態,讓人頭疼、無奈。
“保護性關停”,重在“保護”,而不在“關停”。在這個價值排序之下,一些舉措的執行應考慮到可能的復雜性和特殊情況,盡可能為后續正常的恢復創造便利條件。今天,電子支付覆蓋全國,人們外出高度依賴網絡,一部手機,是錢包、身份、導航、社交乃至緊急求助的全部載體。在斷網前,應當考慮到人們可能正面臨極端情況。報道中提到的西藏聶拉木縣,夜晚零下氣溫、積雪及膝、光線昏暗。此時要求用戶“找光線好的地方驗證”,近乎苛求。
保障用戶知情權、優化應急流程、暢通救助渠道,應該是保護用戶安全的核心,也是守護出行安全的關鍵。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