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陳熹
通訊員 趙曉靜 姜勝來
“我被深深打動了!”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本杰明·李斯特說,東湖論壇是朝著“創造更美好世界”這一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
“在相關科技創新領域,中國是一個巨人!比如李德仁院士是全球矚目的科學家。”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主席莉娜·哈努諾娃說。
金秋十月,碩果盈枝。10月14日,以“厚植科普沃土 放飛科學夢想——匯科聚智 共筑支點”為主題的2025東湖論壇在武漢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開幕。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學者等1000余名嘉賓齊聚一堂,共話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
全球頂尖智慧激情碰撞
“東湖論壇匯聚全球頂尖科學家、企業家、創業者等,已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平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駐華代表卡洛斯·阿爾德科說。
“東湖論壇還讓我們看到未來的科技發展藍圖?!钡聡I4.0標準化委員會、“數字歐洲”數字制造執行委員會成員于爾根·格羅特帕斯表示,信任是科學合作的前提,湖北武漢和德國有很多智能制造方面的合作,期待在這里搭建中德合作平臺,通過人才交流與技術共享,推動中德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協同創新。
多次來武漢的本杰明·李斯特對這片熱土的發展贊嘆不已,他說:“武漢的發展令人印象深刻,這樣的增長速度、這樣的城市活力,真的太驚人了,我被深深打動了!東湖論壇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聚在一起,共同努力解決問題。每次來武漢,我都會帶著很多新想法回去——這就是這類會議的可貴之處。”
中國中車首席科學家丁榮軍院士的主旨演講清晰勾勒出中國高鐵從追趕到引領的奮斗軌跡,讓公眾感受到大國重器背后“科技自立自強”的強大力量。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烈云院士的主旨演講深刻剖析了月面建造在選址、結構、材料、性能等六個方面的挑戰,展現了我國在深空建造領域的前瞻布局。
蓄能聚勢力挺支點崛起
開幕式上,《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25》《武漢科技創新中心指數報告2025》《中國基礎研究競爭力報告2025》《全球企業創新指數2025》四大研究報告發布。
數據顯示,武漢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升,成為創新資源的“聚能場”、高水平科技成果的“策源地”、產權創新發展的“強引擎”、全球創新網絡的“輻射源”。湖北以創新撐起了中部崛起戰略支點,展示出強勁的發展韌性和巨大的發展潛能。
不停歇地奮斗,不停歇地創新;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時代重任;追時代之光,赴時代之責……2025年度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東湖特別獎”獲獎代表頒獎儀式上,李德仁院士、丁烈云院士、丁榮軍院士、謝先啟院士、孫和平院士、李培武院士、楊春和院士、金梅林院士依次登臺,為青少年學生代表贈送寄語。
在論壇的“東湖見證”環節,浙江省科技廳與湖北省科技廳簽署科技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聚焦新時期國家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目標,推進浙鄂兩省創新網絡跨區域互動合作,攜手推動“創新浙江建設”和“湖北科創支點建設”,加快形成同頻共振、雙向互濟的開放創新格局。
作為推進科技創新開放合作、鏈接全球全國創新資源的重要平臺,本屆論壇以“科普+科創+科技人才”為鮮明特色,通過“開幕式暨主論壇+平行論壇+同期活動”三大板塊,為參會者與公眾呈現一場多層次、全維度的科技盛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