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橋名邸小區外五丈港灘被整治為口袋公園。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鵬 攝)

10月13日,曾經擁堵的校門口變通暢,孩子們臉上露出笑容。(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鵬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鵬
通訊員 楊瓊 柳穎
基層強則全局強,基層穩則全局穩。
然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也伴生了物業管理缺位、公共空間緊張等“成長煩惱”。基層治理的“千千結”該如何解開?
在鄂州,三位風格各異的“巾幗書記”交出了她們的答卷:以黨建為引領,憑借“強組織、建平臺、強功能”三把“鑰匙”,讓問題小區變花園、老舊小區換新顏、擁堵街巷成通途。
強組織
找準“主心骨”,“問題小區”變花園
——菜園頭社區金橋名邸小區的蝶變
位于鄂城區鳳凰街道的金橋名邸小區,從昔日村灣發展為城市中心,卻因開發商跑路,一度成為“問題小區”:房產證難辦、一房多賣、路基塌陷、物業管理缺失……居民上訪不斷,矛盾重重。
2021年3月,許紅艷調任菜園頭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面對僅有4人的社區團隊,她深感壓力:“根本忙不過來。”
怎么辦?她的答案是:找對關鍵人。
“這兩年換了兩輛電動摩托車。”許紅艷憑著一雙“鐵腳板”,遍訪小區黨員。
常提意見的江明新,看似是“刺頭”,實則敢擔當,2023年6月,他當選為小區黨支部書記;原業委會主任李建斌因常不被理解而不愿任職,經許紅艷“三顧茅廬”,終于再度出山。
黨支部與業委會成立后,立即入戶走訪,梳理居民反映強烈的問題。“列出來,寫滿了兩張A4紙。”許紅艷說。
社區黨委統籌資源,聯動黨支部與業委會,逐項攻堅:塌陷路面經第三方鑒定后由鄰近施工單位修復;辦證難通過市、區兩級協調解決;垃圾亂堆由志愿服務隊帶頭清理;樓棟加裝人臉識別系統……
小區外的五丈港沿岸,原本種菜養雞、雜亂無章,經社區申請改建為口袋公園。各單元還打造出特色文化,2號樓因學子眾多、成績優異,主打“家風”文化。
“如今我們小區有了黨支部和業委會,主打‘家’文化。”許紅艷笑著說。今年春節,小區首次舉辦百家宴,居民一起包餃子、做菜,其樂融融。
10月11日,秋陽和煦,金橋名邸小區桂花飄香。婆婆們帶著孫兒在花壇邊擇菜聊天。從大冶鐵礦退休的夏少國夫婦感慨:“居民雖來自五湖四海,卻常聚在一起吃大鍋飯,親如一家。”
【許紅艷心得】發揮鐵腳板功夫,遍訪黨員,找對關鍵的人,建好黨支部,把離居民最近的問題解決好了,自然把群眾的心匯聚在了一起。
建平臺
巧設“合伙人”,老舊小區換新顏
——濱湖社區的“無物業”破局
10月11日一早,鄂城區鳳凰街道濱湖社區大廳內一片溫馨:左邊兒童游樂區歡聲笑語,右邊品牌茶水吧香氣四溢。居民們在此喝茶聊天,孩子們學習繪畫和舞蹈。
“如今天氣轉涼人少些,平時早就坐滿了。”水吧老板李碧是社區“合伙人”之一。水吧自8月開業以來深受歡迎,當月就賣出超1500杯飲品。作為回報,她將利潤的10%至15%注入社區公益基金。
李碧只是社區“合伙人”之一。繪畫、音樂、書法、咖啡吧等業態紛紛入駐,連物業服務也通過“合伙人”機制引入。
濱湖社區位于鳳凰街道核心區,原有22個自管小區,樓棟少而圍墻多。老舊小區改造拆除了圍墻,化零為整,解決了出行停車難題。然而新問題也隨之而來:沒有圍墻,也沒有物業,后續如何管理?
社區搭建平臺,創新推出“合伙人”模式。去年,福稷銀發養老產業公司受邀進駐。
公司負責人劉德瑾介紹,社區約有2000名老人,他們在提供基礎物業服務外,還拓展了養老、家政等特色服務。這些小區物業費低廉,一戶年費僅120元至240元,遠不足以覆蓋多元服務需求。社區采取“市場化+公益化”模式,通過資源共享來彌補服務缺口。
與普通物業不同,這里的物業費由業委會收取,并可等額兌換為積分,在共享服務中心抵扣其他服務費用的20%。“相當于通過消費券將物業費返還居民,”劉德瑾說,“物業費收繳率因此超過九成。”
社區還將湖邊門面改造成服務驛站,福稷公司在此設立義剪、義診、義修等區域。62歲的喻春壽師傅由公司派駐,“逢雙周義修,零件由居民自備,我免費維修。”他說。
濱湖社區黨委書記周思夷總結,通過“場地零租金”招募“合伙人”,社區以空間換資源、換服務、換收益,去年產生公益金7萬元,服務居民價值超百萬元,實現了居民、“合伙人”、社區的三方共贏。
【周思夷心得】除了直接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外,還要尋求多方主體合作,找到供需平衡點和共贏點,實現社區治理成本的降低、治理效率的提升、治理效果的增強。
強功能
敢啃“硬骨頭”,暢通民心路
——老街社區重塑城鎮空間
3年前,孔小芳從武漢回到葛店經開區葛店鎮定居,卻差點找不到自己的家:“小區連名字都沒有,樓道堆滿垃圾,到處是亂搭的棚子。”更讓她措手不及的是,剛入住就遭遇停水——原物業退場,小區已欠繳水費一年多。
葛店鎮老街社區黨委書記牛俊帶隊趕到現場。她向供水公司鄭重承諾:“請先恢復供水,社區擔保一周內收清欠費。”隨后,社區迅速組織成立臨時業委會,孔小芳被推選為主任。僅用3天時間,欠費全部收齊。
首戰告捷后,牛俊帶領志愿者展開環境整治,清運垃圾10余車。拆除違建時,一位婆婆用鋼網圈占車位堆放花盆,影響車輛通行。經社區和業委會多次溝通,并在執法部門協助下,這個“釘子”終被拔除。
如今走進金漢花園小區,嶄新的門樓熠熠生輝,路面完成刷黑,停車位整齊劃一,智能充電棚、公共晾衣區等設施一應俱全。“物業費收繳率從20%躍升至80%,今年還新增了10戶居民。”孔小芳的臉上充滿自豪。
更大的考驗接踵而至——拆遷改造這塊“硬骨頭”。
牛俊介紹,葛店鎮作為老集鎮,私房密集。隨著經開區五大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外來人口持續涌入,“人車爭道”成為常態,狹窄街道時常擁堵不堪。
借“擦亮小城鎮”行動契機,牛俊帶領團隊拆除上世紀90年代的危舊公房,拓寬道路增建停車場。面對35間被占公房,社區“兩委”成員利用晚間上門,耐心協調:聯系家屬、安排公租房……最終全部妥善解決,新增約100個停車位,還建起精致的口袋公園。
10月13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驅車穿行在老街社區,只見巷道暢通無阻,環境整潔有序,昔日旱廁已改造為標準化公廁。在葛店一小校門口,曾經的危房區變身停車場,擁堵不堪的“堵心路”已成為寬敞明亮的“通學路”,接送孩子的家長們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
【牛俊心得】只要想辦法,就沒有啃不下來的“硬骨頭”。只要真心為民,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