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偉獲得杰出工程師獎。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通訊員 李洋 吳輝特 實習生 李杰鋒
把大壩想成一塊巨型蛋糕。蛋糕剛出爐時,外皮先冷、內芯還燙,一縮一脹就“咔”地裂開。大壩也一樣:水泥在水里“發燒”,表面被江風迅速吹涼,里外溫差一大,就會拉出一道道“皺紋”——這些皺紋就是溫度裂縫。裂縫雖小,卻能讓大壩漏風滲水,久而久之危及安全。這就是“無壩不裂”的魔咒。
三峽集團混凝土中心主任李文偉用了30多年打破這一魔咒。從長江到金沙江,從三峽大壩到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他率領團隊溯流而上,破解了巨型大壩混凝土材料難題,創建高抗裂高耐久大壩混凝土技術體系,樹立起新的行業標桿。
9月24日,第六屆杰出工程師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獲獎后,李文偉近日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講述了攻關無縫大壩的故事。
上百種配比試驗
選定最具耐久性的材料
建筑混凝土大壩的過程,有些像烘焙蛋糕——做好模具,將材料灌裝進去,等待冷卻成型。這個過程中,往往會產生溫度裂縫。
“大壩澆筑,更像是一場與自然環境的較量。”李文偉說,出現溫度裂縫后,需要再往裂縫里灌漿、填充裂縫,不僅耗時耗力,還留下了隱患。
1986年從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畢業后,李文偉去了宜昌,趕上葛洲壩工程建設的尾巴,緊接著又參與三峽工程的前期研究,“要讓大壩無縫,首先要提升混凝土質量。我接受任務組成了一個團隊,研究大壩開裂及耐久性問題。”
當時的主流設計理念以提高混凝土強度為主。李文偉則提出,應當綜合衡量混凝土的多個性能,特別是耐久性。從高強度到高耐久,隨著設計理念轉變,混凝土配制的技術路線、原材料選擇都發生明顯變化。
“我們從源頭入手,選擇抗裂性、抗凍耐久性更好的中熱硅酸鹽水泥。根據三峽大壩的特殊要求,對其進行改進,使它具有微膨脹特性,進一步提升其抗裂性,又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對性能指標提出更嚴格、更科學、更精細化的要求。”李文偉說。
他和團隊將實驗室建在三峽工程施工現場,除了材料測試、模擬試驗、現場應用研究,還和其他科研團隊同步開展平行驗證試驗。1997年,通過上百種配比試驗,李文偉團隊調試出適用于三峽大壩的中熱硅酸鹽水泥。2006年5月,三峽大壩澆筑到頂。經多次抽取混凝土芯樣驗證,大壩混凝土砂子、石子分布均勻,膠結優良。
李文偉團隊,初戰告捷。
發電量近4000億千瓦時
未出現一條溫度裂縫
2000年起,依托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李文偉團隊開始研究低熱水泥。此后6年,他們通過優化水泥礦物組成、重構礦物晶體結構、改變水化反應速率,攻克“高性能低熱硅酸鹽水泥”制備技術。之后在向家壩、溪洛渡兩座水電站均局部應用了低熱水泥,實際效果良好。
后續開發建設的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要不要全面使用低熱水泥混凝土技術?各方意見不一。
疑慮是客觀存在的:兩座大壩均位于干熱河谷,局地氣候惡劣,晝夜溫差大,大風天氣多;兩壩都是“瘦高型”的雙曲拱壩,猶如彎曲的、薄薄的雞蛋殼鑲嵌在峽谷之中,承受巨大的水壓力;最令人擔心的是,大規模低熱水泥混凝土技術應用沒有先例,風險不明。
李文偉斬釘截鐵:“有人說傳統技術成熟,即使微裂也不會出大問題,但我就是要追求一點都不裂。”
他的團隊提交了一份內容扎實的研究報告,并通過一系列實驗結果,最終說服了決策層,將低熱水泥混凝土技術推廣到烏東德、白鶴灘。大壩澆筑過程中,李文偉每天“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只要電話鈴一響,我的心就一緊。”
2023年4月12日,白鶴灘大壩破紀錄地取出一根長度為36.74米的芯樣——大約13層樓那么高。如果層間結合不好,芯樣會很快斷開;芯樣越長,說明混凝土質量越高。
從中熱水泥到低熱水泥,雖僅一字之差,卻意味著無縫大壩技術在環境、氣候等方面的全面突破。如今,烏東德、白鶴灘已投產多年,累計發電量近4000億千瓦時。“各項監測數據正常,大壩運行狀態良好。截至目前,沒有出現一條溫度裂縫。”李文偉說。
“無縫大壩是中國水電
整體進步的體現”
“能建成無縫大壩,并不是我們一個團隊的成就,而是中國水電整體進步的體現。”李文偉說,大壩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水泥只是解決材料問題,前期的勘察預判、施工期間的質量控制、建成后的運維等,都決定著大壩質量。
李文偉說,三峽集團有“追求完美極致”的基因。目前,他的團隊正策劃實施“百年混凝土工程計劃”——持續跟蹤研究服役大壩混凝土性能演變,并在已建成的大壩內安裝傳感器,實時監測混凝土的溫度、濕度、應力等關鍵參數,為大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團隊還積極引入AI技術,“以往做混凝土配比設計與試驗,必須做出樣品。將來可以用AI技術進行智能設計、數字試驗,效率更高。”李文偉說。
2006年,李文偉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訪學,參加一個全美大壩建設論壇。嘉賓們發言完畢后,主持人僅僅出于禮貌地問了一句:來自中國的代表有什么要說的嗎?
李文偉“騰”地一下站起來,說:“我有新東西要介紹!”他講了半小時,全面介紹了三峽工程的技術水平、中國水電發展現狀以及中國工程師建設三峽工程的科學態度,引起強烈反響。事后,好幾家美國高校、研究機構請他去作報告。
近20年來,中國水電的飛速發展舉世矚目。李文偉參與建設長江干流上的5座巨型水電站,加上葛洲壩,構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這條綠色走廊跨越1800多公里、水位落差超900米,總裝機容量7169.5萬千瓦,年均生產清潔電能約3000億千瓦時。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