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俊
作為“世界硒都”,恩施坐擁全球唯一探明的獨立硒礦床、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以及超聚硒植物——堇葉碎米薺,三大世界級資源奠定了其硒產業發展的獨特根基。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勉勵恩施代表:“你們那里是富硒地帶,要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把它轉化為富硒產業。”
牢記囑托,恩施州舉全州之力推進硒資源向硒產業轉化,打造全國硒產業高地。
第十屆世界硒都(恩施)硒產品博覽交易會將于10月18日開幕。10年耕耘,恩施州涉硒市場主體已突破3000家,硒產業綜合產值增長近三倍,2024年達1016.94億元,成為全州首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今年上半年,全州硒產業綜合產值實現540.4億元,同比增長26.16%。

在恩施市崔家壩鎮斑竹園村硒菜薹基地,村民正在采摘菜薹。(通訊員 張遠明 攝)
30萬畝“硒”望田野生機勃勃
清晨,恩施市龍鳳鎮二坡村的硒菜薹基地一片生機。十余名村民正彎腰移栽嫩綠菜苗。
“這是‘硒資源2號’油菜薹,硒含量達每公斤99微克,脆嫩香甜,是高效補硒蔬菜。”恩施州硒菜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金介紹。
2019年,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王漢中院士團隊育成全球首個硒高效蔬菜雜交種“硒滋圓1號”,隨后又推出聚硒能力更強、更早成薹的“硒滋圓2號”。
王金投入40多萬元種植200畝“硒滋圓2號”,40多天后頭茬菜薹上市,均價超10元/斤,終端市場最高售價達64元/斤。如今,他的基地已擴展至全州2000畝,并帶動農戶種植2萬余畝,畝均增收5000元。2024年公司產值突破3000萬元。
恩施州含硒土壤占比96.41%,是綠色有機富硒農產品的天然沃土——
全州茶園面積182萬畝,占全省三分之一,茶葉產值270億元。恩施玉露、利川紅、來鳳藤茶等品牌價值達117.82億元。
恩施富硒土豆常年種植超160萬畝,規模與效益占全省一半以上,去年綜合產值超95億元,實現從“土疙瘩”到“金豆豆”的蛻變。
2024年12月,恩施州眾惠保供對外貿易有限公司完成首單供港蔬菜業務,累計向香港供應蔬菜1200多噸,貨值2300萬元。目前,全州已有5家蔬菜基地在海關備案,總面積超1萬畝。
截至2024年,全州建成富硒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30萬畝。茶、煙、菜、藥、果、畜、糧、蜂等各類“硒”有產品,共同繪就這片“硒”望田野的豐收圖景。

科技賦能硒產業聚勢成鏈
10月14日,恩施州農科院副院長向極釬輕輕打開冷藏柜,取出一包特定編號的種子:“這是我們的‘第七代’堇葉碎米薺,有機硒轉化率比野生品種提升近10倍。”堇葉碎米薺的硒含量是其他植物的數百倍乃至上千倍,是目前全世界發現的硒含量最高的植物,被稱為“聚硒之王”。
2010年,恩施州農科院歷經5年攻關,取得了堇葉碎米薺從野生到人工種植技術的突破,堇葉碎米薺也因此成為國內首個實現規模化種植的超聚硒植物。
2021年3月,恩施堇葉碎米薺獲國家衛健委批復,拿到了食品“身份證”。
走進恩施州農科院的實驗大樓,食品科學實驗室、天然產物實驗室、微生物發酵實驗室等一應俱全。這里擁有6條硒產品加工中試生產線,產品涉及從富硒飼料到硒蛋白(肽)的多個領域。
“我們擁有50余人的硒科研團隊,構建了集生物硒資源研究、技術研發、示范推廣于一體的產學研體系。”向極釬介紹,農科院已建成富硒生物食品開發與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富硒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多個省級以上科創平臺,牽頭制定45項行業和地方標準,覆蓋從土壤硒含量檢測到終端產品認證全產業鏈。
2024年,該院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共建“恩施州農科院院士工作站”,實現了全州院士工作站從“0”到“1”的突破。院士工作站的建立,為硒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武漢輕工大學、湖北民族大學等高校組建專項科研團隊深耕硒領域,其中湖北民族大學王發松教授團隊研發的硒蛋白產品,硒代蛋氨酸含量達1500mg/kg,成功拿下國內首張硒蛋白生產許可證,填補了行業技術空白。
此外,參與到恩施州硒資源開發利用的還有來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及國外的科研工作者。八方支援的科研力量,助推恩施州硒產業跨越式發展。
目前,恩施州已建成國家級硒科創平臺6家、省級平臺12家、省級涉硒企校聯合創新中心6家。

琳瑯滿目的硒產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俊 攝)
“硒+X”駛向產業新藍海
“以前刷牙常出血,用了這款牙膏,再沒見血沫了。”市民黃先生對一款富硒小麥草牙膏贊不絕口。
該產品由恩施州中心醫院湖北硒與人體健康研究院與恩施州魅力硒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針對當地牙周病高發情況,團隊將“硒”與古籍記載可治口腔潰瘍的“小麥草”結合,成功推出創新口腔護理產品。
在恩施德源硒材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堇葉碎米薺經烘干、粉碎、提取、分離、脫色等十多道工序,轉化為淺黃色粉末狀原料——富硒植物蛋白粉,進而加工成膳食營養補充品。
公司副總裁叢欣介紹,德源已開發方便食品、糖果、飲料、蛋白粉等百余種富硒精深加工產品。2023年,公司啟動“硒+X”產業大模型,以硒技術為紐帶,布局農業、醫藥、食品、寵物營養等多領域。
“在農業中應用標準化富硒技術,不僅能提升農產品硒含量,還能提高產量與品質。”叢欣說。德源與貴州鎮寧縣蜂糖李協會合作,種植的富硒蜂糖李口感更佳、保鮮期延長;與馬來西亞、泰國合作實施的富有機硒榴蓮項目,顯著提升了A果率和出肉比例。
目前,德源已與全國10多個省市合作,發展富有機硒種植養殖,涵蓋水稻、茶葉、水果等60多個農產品品類。
“我們研發的富有機硒貓糧已通過認證,將進入專業渠道。未來還將合作開發富硒嬰幼兒奶粉、飲料、零食等系列產品。”叢欣表示。硒在多領域的融合應用,正推動產業駛向無限廣闊的市場藍海。

在恩施德源植物硒肽、植物硒蛋白提取車間,工作人員正在忙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俊 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