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日報評論員 張雙雙
10月以來,全國各地多場馬拉松賽突然官宣取消或調整。其中,以區縣舉辦的馬拉松賽事居多。很多跑友疑惑,馬拉松賽事為什么突然“降溫”了?
這兩年,馬拉松賽事的熱度確實很高?!?024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顯示,2024年全國累計舉辦各級各類路跑賽事749場,賽事總規模超700萬人次,平均每天有2場以上的路跑賽事舉辦。活力四射的跑友在社交平臺刷跑量、曬配速,體育用品商店打造專區賣裝備,不少城市通過一場比賽激活了文旅消費……馬拉松的繁榮與興盛,營造健身氛圍,激發消費活力,帶動產業發展,促成多贏的局面。
越來越多的小縣城加入“辦馬”大軍,正是出于對馬拉松引流、提升城市形象、提振消費的渴望。但不少地方只看到了短期效益,卻忽視了自身的資源稟賦與現實條件,盲目跟風辦賽,由此產生了各種問題。比如,賽事專業度不夠、組織欠缺、醫療保障不到位、交通管制方案不科學等。再比如,內卷的問題,有的地方把賽會作為政績工具,造成公共資源被占用、財政資金浪費等。這些問題,舉辦方頭疼、跑友不滿意、百姓看不懂。
馬拉松賽事“降溫”,其實是給那些盲目跟風的城市“降溫”。馬拉松的本質是極限運動,對賽事的安全性、專業性等要求很高,并非劃出一條賽道、組織一堆人跑步那么簡單。全國700多場路跑賽事背后,有明顯的冷熱不均問題。武漢馬拉松、鄭開馬拉松、重慶馬拉松等熱門賽事“一簽難求”,也有相當比例的馬拉松報不滿名,既吸引不來跑者,也缺少專業公司運營。理性地看,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辦馬拉松,對于那些人力、物力有限的城市來說,更應懂得“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的道理。更何況,賽事經濟不是城市發展的“唯一解”,因地制宜挖掘本土文化,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也能找到激發城市活力的“更優解”。
馬拉松賽事的發展與市場的成熟,有其客觀規律性,無論是專業度的精進、品牌力的提升還是市場的培育,都需要時間。對當前的問題,可以理解為發展中的不足和成長中的煩惱,是暫時的而不是永久的,是有解而并非無解的,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和解決。給馬拉松賽事“降溫”,就是讓辦賽沖動回歸運動本質,激勵一些城市進一步打磨專業辦賽能力,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平衡好競技性與安全性、群眾性與商業化,在馬拉松的賽道上行得更穩、跑得更快。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