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龍華、通訊員張素華、汪崢、蔡玥)10月17日,記者從中國醫師協會2025年燒傷科醫師年會獲悉,近年來,中國燒傷治療領域專家學者圍繞燒傷康復,開展了諸多創新探索。據悉,今年,武漢第三醫院燒傷研究所研究團隊在燒傷領域權威國際期刊《Burns》刊發文章。文中介紹,根據該研究所最新追蹤調查結果,在該院接受治療的18—60歲燒傷患者,出院兩年后就業率達78%。檢索顯示,這一數據位居全球前列。
9年前,恩施青年邱澤伍被萬伏高壓電擊傷,雙手幾近炭化,緊急從巴東縣轉運至武漢市第三醫院燒傷科,接受了國際首例嚴重電燒傷后斷肢交叉再植術。
術后,邱澤伍一度終日傷心哭泣,陷入“一只殘缺的手能干什么”的心理困境不能自拔。護士們發現邱澤伍喜愛看視頻和拍視頻,便在病房走廊架起手機,幫助他和病友們共同拍攝。觀察到邱澤伍鏡頭表現突出,該院心理咨詢師阮晶晶鼓勵道:“很多人拍短視頻成了網紅,你有天賦,也可以試試!”

樂觀回歸社會的邱澤伍。
如今,邱澤伍的自媒體號叫“巴東小邱”,抖音獲贊近兩百萬,微信視頻號認證為生活博主,置頂視頻的轉發量和點贊量均破10萬。鏡頭下,他采蜜、務農、帶娃、唱歌,從不見悲情。為賣好蜂蜜,他在鏡頭里展現“十八般武藝”:掛蜜罐唱歌、手嘴并用制蜂箱、蜂群中取蜜……
在武漢市第三醫院燒傷研究所專職科研人員席毛毛看來,邱澤伍愿意站在鏡頭前,在網上謀出路,正是身心康復的表現。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燒傷患者從該院健康出院,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了身心雙重回歸社會。
據悉,“全面康復”的概念不局限于醫學康復,還包括社會康復、教育康復和職業康復。武漢市第三醫院燒傷科負責人董茂龍主任醫師介紹,免費的心理療愈,是幫助患者真正實現身心雙重回歸社會的有效干預手段之一。“我們希望能傳遞一種無條件的城市溫度與深刻的醫學人文精神。”
自2000年以來,該院先后成立國內首個燒傷康復中心、發起成立國內首個燒傷患者互助組織“華中燒傷病友會”,并率先設置燒傷心理咨詢崗,對經濟條件差的住院燒傷患者開通終身免費的心理撫慰通道。以專業服務化解抑郁和自卑,讓病友互助消除心理障礙。作為國內最早系統開展燒傷康復的單位之一,該院還執筆起草相關專家共識,推動國內學界重新審視“成功的康復”標準,為全國燒傷康復體系建設提供了“武漢實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