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張競恒、通訊員汪玉平、陳洋、劉文婷)“以前門口路破,人車擠作一團,現在鋪上瀝青路,環境變好了,看著也敞亮了!”近日,在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街六順路經營了12年副食店的王女士,望著店門前煥然一新的街道,臉上滿是笑意。這條曾經讓居民搖頭嘆息的“蜘蛛網街”,如今已成為大家交口稱贊的“民心路”。

六順路的蛻變,是東西湖區城管執法局緊扣為民辦實事宗旨,以“三微”工作法——“微規劃、微改造、微治理”為抓手,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改造提升的一個生動注腳。
當改造消息剛傳開時,商戶們的擔憂不絕于耳:“路一挖,生意咋做?”這條建于上世紀的老街,連接居民區和恒春里菜市場,早晚高峰人流量特別大,卻長期飽受人行道被占、空中管線雜亂、路面坑洼積水、車輛亂停放等問題的困擾。

面對居民顧慮,東西湖城管沒有簡單“拍板定案”,而是將“問需于民”放在首位。工作人員與社區一道,反復走訪沿街商戶和居民,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甚至跟著居民重走買菜路線,將大家關心的施工周期、噪音控制和改造效果等問題一一記錄在案。在借鑒其江漢區“不大拆大建、重細節優化”的經驗后,最終敲定“分段施工”方案:每100米為一段,完工一段再動下一段;避開早上6-8點的菜場高峰;在施工路段設置臨時非機動車停放區,安排專人引導。
今年7月6日,六順路改造工程正式啟動。施工隊先用小型破碎機把舊地磚鑿下,然后下挖埋好雨污管線,再澆筑夯實35厘米厚的混凝土。“這里的橫向坡度控制在1.2%,比設計要求略高,這樣雨水排得更快,商戶門口才不會積水。”東西湖區服投集團公共設施運營管理公司項目經理冷程才現場解說。

4700平方米舊地磚全部拆除后,施工隊鋪上彩色瀝青——人行道鋪黑色、非機動車道鋪酞青藍,兩種顏色通過白色標線清晰分隔。創新采用的現澆盲道可有效減少施工對行人的影響,實現降本增效。地面改造的同時,“頭頂上的革命”同步推進,沿街2000余米縱橫交錯的架空管線重新規整綁扎,800余米管線埋入地下,“空中蜘蛛網”得到明顯改善。

改造中的暖心細節隨處可見:菜市場入口新增設無障礙坡道,便于老年人通行;新增設500個非機動車位和319個阻車樁;公交站旁新增環衛工具椅;為沿街商鋪統一安裝空調柵欄;就連路邊變電箱也披上彩繪,與老街區氛圍相得益彰。施工期間還將沿線350米老化自來水管道全部更換為新PE管。“現在水流量大多了,再不用等半天就接滿一盆水了!”恒春里小區劉阿姨欣喜地說。

改造過程中,吳家山街道主動擔當“現場管家”,提前清理施工區域雜物,全程協調電力、通信等單位規范捆扎管線。東西湖區交通大隊每天安排警力巡邏,及時清理拖移違停車輛。區城管局將“辦公室”搬到現場,服投公司派駐專人駐守,從阻車樁設置到工具椅安裝,發現問題當場整改。

9月底,六順路改造順利完工。“現在鋪了瀝青,安了阻車樁,機動車上不來了!早上買菜,晚上遛彎,再也不濺水了!”揚子江長青西村張奶奶對這里的變化感慨萬千。商戶態度也發生180度轉變,副食店王女士欣喜地說:“改造后環境好了,顧客更多了!”
區城管局市政公用服務中心主任戚杰鋒表示,下一步將聯合街道、社區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安排專人常態化巡查市政設施,通過長效守護,讓六順路的“新顏”永駐街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