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漢市長江新區三里橋國英種業雜交水稻科研示范展示基地,印度尼西亞人口流動部部長穆罕默德·伊夫提塔赫·蘇萊曼(右一)正仔細觀察紅蓮型雜交水稻新品種的產量、抗性等情況。(湖北日報通訊員 管楠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項俊平
10月15日,印度尼西亞人口流動部部長穆罕默德·伊夫提塔赫·蘇萊曼一行21人,前往武漢國英種業有限公司雜交水稻科研展示基地考察紅蓮型雜交水稻新品種。
放眼望去,國英種業雜交水稻科研展示基地一片金黃。盡管雜交水稻的收割期延遲一個多月,但數十個用于觀察抗倒伏、抗蟲害等性狀的雜交水稻新品種仍然黃燦燦的,挺著硬朗的“腰桿”站在秋風中。穆罕默德·伊夫提塔赫·蘇萊曼走進試驗稻田,仔細觀察紅蓮型雜交水稻新品種的田間表現。
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副主任、博士生導師胡駿教授介紹,紅蓮型雜交水稻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朱英國團隊利用海南“紅芒野生稻”與“蓮塘早”雜交培育的雜交水稻三大細胞質類型之一,是湖北省原創性科研成果,具有高產、優質、多抗、廣適性等農藝性狀,已成為國外推廣的主要品種類型之一。目前紅蓮型雜交水稻種子出口量占我國每年出口雜交水稻種子總量的80%以上,在全世界累計推廣種植4億畝以上。
近年來,國英種業建立自主研發和聯合研發相結合的育種體系,聯合培育紅蓮型核心不育系“珞紅3A”“珞紅4A”,配組選育的“珞優8號”“珞優9348”等代表品種暢銷“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
據介紹,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人口約2.8億,是世界人口第四大國,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的耕種面積為1.7億畝,稻谷總產量3556萬噸,位列全球第三,但常年存在約300萬噸的糧食缺口。
2012年,國英種業與印尼農業公司進行合作,在西爪哇省推廣種植紅蓮型雜交稻。湖北省當年出口雜交稻種500噸,成為農產品出口量最大的訂單。“紅蓮型雜交稻在印尼棉蘭、亞東、東爪哇等地進行示范種植和推廣,平均產量達到每公頃11噸,表現十分優異。”國英種業董事長丁俊平介紹,公司已經建立起較完善的國際合作模式,近五年來,累計出口雜交稻種子超過1萬噸,創匯3500萬美元,成為湖北種業走出去和農產品出口創匯的主力軍企業之一。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