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劉潔 楊文漪
通訊員 謝小琴 潘薇 實習生 趙婉瑩
汽車產業是湖北省支柱產業、龍頭產業。當前,汽車產業發展已經進入深度重塑期。
10月18日,武漢理工大學·中國車谷產業生態合作大會在武漢體育中心舉行,院士專家、知名企業家、武漢理工大學優秀校友代表齊聚江城,共同推動校地協同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全力支持武漢經開區打造“世界車谷”,加快壯大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
校地、校企、招商項目簽約金額超60億元
今年9月,武漢理工大學軍山校區迎來首批全日制研究生新生,實現學校科研力量與武漢經開區優勢產業雙向賦能。
會議現場,武漢經開區和武漢理工大學簽署協議,繼續深化合作,推進軍山校區二期、三期建設。
武漢理工大學校長王發洲表示,學校將充分發揮創新融合特色做法與行業優勢,立足軍山校區,構建“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產業鏈、校友鏈”“五鏈合一”的生態體系,以理工擔當,肩負起把“中國車谷”的愿景變成“世界車谷”的盛景。
大會現場共簽訂30個重點項目,校地、校企、招商項目簽約總金額達60.99億元。武漢理工大學分別與武漢經開區、廣西汽車集團、比亞迪、北京理想汽車、中國移動湖北公司等簽訂校地、校企戰略合作協議。
中成汽車低速無人車運力共享平臺項目,是武漢經開區首個落地的低速無人車項目,可實現無人車與倉儲系統、配送站點的無縫對接,即無人車載著快遞,從倉儲站運送到居民小區驛站。軍山科投集團副總經濟師、軍山投發公司主要負責人王明明介紹:“市民將很快體驗到無人車帶來的高效、便捷配送服務。該項目未來3年內將達到100輛無人車,覆蓋武漢全市。”
武漢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唐超介紹,經開區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創多個“首創”成果,正全力推動新能源汽車、車規級芯片、車用軟件產業升級,在氫能、輕量化及固態電池材料等前沿領域布局,持續推動低空經濟、綠色船舶協同發力。
校友經濟從“引力”變“實效”
10月17日晚,武漢“兩江四岸”一場專屬于武漢理工大學的燈光秀刷屏。綿延數里的燈光亮出“匯理工校友資智 譜支點建設新篇”“我愛武漢理工大學”“以武漢理工之名 赴中國車谷之約”等祝福,為師生和校友呈現了一場震撼人心的璀璨盛宴。
“衷心期待與母校攜手,在智能電動車的賽道上追求卓越。”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總裁馬東輝說,金秋十月回到母校武漢理工大學,青春夢想與奮斗的記憶撲面而來。
此次大會上,武漢理工大學與北京理想汽車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人才培養、技術互聯、生態共建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表示,將秉承武漢理工大學“厚德博學 追求卓越”的校訓精神,積極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助力湖北建設全球汽車產業新高地。
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圍繞汽車產業多次調研把脈,明確提出聚焦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方向攻堅突破,全力支持武漢經開區打造“世界車谷”,加快壯大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
會議期間,院士專家、知名企業家、校友代表參觀了東風全球創新中心、車谷展示中心及武漢理工大學軍山校區,實地感受武漢理工大學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學科交叉”,深化科技與產業創新、校城融合發展的新面貌以及武漢經開區作為“中國車谷”的強勁發展脈搏與一流創新環境。
“廣大校友和企業家是武漢最寶貴的財富。”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湛表示,武漢理工大學軍山校區是校地合作典范,為“大學之城”和“中國車谷”的發展注入新動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