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成龍的家庭“幸福賬” 熊成龍(右)與妻子張先英。 我在苗圃基地擔任技術指導,每月收入5000元。 妻子在村文旅項目做廚師,每月收入4000元。 大兒子結婚了,不大操大辦,人情負擔減輕了。 孫子上幼兒園了,每天有校車接送。 妻子登上了省家庭文化節宣講臺。
2024年11月5日
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
潘家灣鎮四邑村
熊成龍家
習近平總書記:“一家人繼續努力,把生產、生活搞得更好,把孩子培養好,讓好日子越過越紅火。”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婧
10月17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習近平總書記曾走訪過的湖北省嘉魚縣潘家灣鎮四邑村村民熊成龍家。
大門上的“囍”字耀眼,大兒子結婚的喜氣依然盈門。“我家喜事一樁接一樁!”熊成龍說,他特別想向習近平總書記“曬”這五年特別是總書記到訪以來的幸福賬。
他翻開家庭記事本,念起一條條幸福賬:“我在苗圃基地擔任技術指導,每月收入5000元;妻子在村文旅項目做廚師,每月收入4000元;大兒子結婚了,準備要孩子……”
“總書記的話啟發了我,要算經濟大賬”
“總書記的叮囑,讓我在迷茫時找到了發展方向。” 熊成龍說。
嘉魚縣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大縣。這些年,四邑村不斷引進、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花卉苗圃、蔬菜精深加工、農文旅項目。
種了一輩子菜,守著23畝土地,熊成龍面臨選擇:是堅守“老經驗”種菜種瓜?還是流轉土地參與村里一二三產業發展?
迷茫時,他拿出手機,反復回看總書記考察湖北時的媒體報道——
在潘家灣鎮十里蔬菜長廊,總書記沿田埂走進菜地深處,深刻指出,無論是零星種植,還是規模化經營,關鍵是提高生產力。要挖掘特色產業和多種經營潛力,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總書記的話啟發了我,要算經濟大賬,不能只盯著腳下。”熊成龍說,將零散地整合為大片田后,與加工企業、農旅公司合作,不僅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還多一筆務工收入。“把種地從‘體力活’變成‘技術活’,從務農到務工,我成了新型農民。”
他將23畝地全部流轉給村集體、苗圃公司、草莓采摘老板,每畝地每年獲得流轉費800元左右,且定期增加;他在苗圃基地擔任技術指導,還不時在蔬菜加工基地務工。
“總書記去年來我家時說,‘希望你們一家人繼續努力,把生產、生活搞得更好。’我想對總書記說,我們正牢記您的囑托,讓好日子越過越紅火。”熊成龍說。
“孫子上幼兒園有校車接送,和城里一樣方便”
下午4時50分,一輛校車準時停在四邑村村委會門口,墩墩開心地從車上蹦下來。
墩墩是熊成龍二兒子的孩子,去年總書記來訪時,曾親切地摸了摸他的小臉蛋,他開心地叫“習爺爺”。如今,他已上了幼兒園小班。
總書記來訪的情景,熊成龍的妻子張先英記得真切。當時,一家人圍坐在總書記身旁,聽總書記笑著說:“父母在家里操持得好,兒女在外面打拼得好,下一步就是把孩子培養好。我特別關注‘一老一小’這個重點。”
從每日干農活中“解放”出來后,張先英有了更多時間去照顧婆婆、培養孫子。早上,她將墩墩送上校車后,便去村里的項目部做飯,下午準時在村口接墩墩放學。“以前村里孩子上學要家長送,現在有校車接送,和城里一樣方便,中午還能在學校吃飯、睡覺。”
有了空閑,張先英在網上學習手工制作。今年國慶節,她特地做了一盞鑲著五角星的紅燈籠。
近年來,四邑村在村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文化中心、醫養服務驛站,新建籃球場、兒童滑梯等設施,寒暑假組織大學生志愿者開展托管服務,節假日還組織唱歌、打腰鼓等活動。張先英家的幸福賬,也添了一筆又一筆:婆婆可在醫養服務驛站享受日間照料,生病可在村衛生室就醫,全國“春節村晚”示范展示活動在家門口舉行……
“人情負擔減輕了,鄰里關系更和諧”
走進客廳,柜上的兩個獎杯引人注目。“好婆婆”獎杯旁,新增了一座“最美家庭”獎杯。
“當時總書記指著墻上的‘好婆婆’獎狀給我點贊!”雖已無數次回憶與總書記面對面的難忘時刻,張先英眼里仍滿是激動。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強調,要深化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移風易俗。
四邑村大力整治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在村民共同協商下,確定只有結婚、生育、去世可以辦酒,且只聚1次餐、禮金不超過200元、宴席不超過10桌。
今年初,張先英的大兒子結婚時,積極響應號召。她說:“移風易俗后,人情負擔減輕了,鄰里關系更和諧。”
今年1月,四邑村舉行一年一度的精神文明評比,張先英家獲評“最美家庭”。“鄉親們敲鑼打鼓把獎杯送到家里,比過年舞龍還熱鬧!”張先英笑呵呵地說。
5月,作為全省4個家庭代表之一,張先英登上湖北省家庭文化節的宣講臺。
“習近平總書記說,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我會牢記總書記囑托,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用文明的鄉風滋潤這片土地,讓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日子越過越甜。”分享會上,她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