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麗瓊
通訊員 羅慶豐 實習生 彭馨儀
魚鱗紋、古錢紋式樣的青瓦花窗,用紅磚砌出的月亮門、古樸墻垛……這宛如中式園林的景致,實則是湖北一所職業院校的學生課堂。
在房子里面“建房子” ——在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湖北建院”)國家建筑技術實訓基地,這種高度貼近建筑場景的學習環境,不僅讓本校學生練就建筑業 “十八般武藝”,還吸引了雙一流高校的學生來此實訓。10月10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湖北建院,揭開這片教學熱土的獨特魅力。
學生作品垂直度平整度可達零誤差
“你看,這面墻就是砌筑工程的實體教科書!”10月10日,踏入湖北建院國家建筑技術實訓基地,袁學芳老師指著一面融合多樣砌筑圖案的磚墻,眼中滿是自豪。他說,對于砌筑工程質量要求的“橫平豎直、上下錯縫、內外搭砌、砂漿飽滿”這16個字,學生們只需對照學習,便能領悟其精髓。
磚墻一側,是充滿創意與挑戰的建筑裝飾綜合實踐區。一名學生正全神貫注地操控手中的工具,將一塊塊正方形瓷磚精準切割成更小的菱形磚塊。在他身旁的墻體上,藍、白、黃三色菱形磚塊緊密貼合,渾然天成。袁老師介紹,學生們經過專業教師的悉心指導進行無數次練習,不少人已練就精湛的實操技能。他們的作品垂直度、平整度可達零誤差,灰縫寬度更是小于1毫米,這一精度堪比有數十年經驗的老師傅。
磚墻另一側,一棟樓房正拔地而起。腳手架林立,樓梯蜿蜒,剪力墻巍峨,安全網密布,真實的建筑場景在此完全復刻。工地內,學生們頭戴安全帽,對照建筑圖紙,研究著建筑構造與施工工藝。這里是建筑實體多功能教學區,以房屋建造實體為依托,學生可系統學習現代房屋建筑混合、框架結構的材料運用、構造方法、水電安裝、施工工藝及安全文明施工等知識。
在智能建造機器人實訓基地,學生在練習操控智能布料機和場地平整機器人,動作有條不紊;在智慧城市與現代物業管理實訓基地,有學生在3層樓高的電梯里進行維保的實際操作,神情專注投入……穿梭于這一堂堂生動的實踐課之間,記者真切感受到學生們飽滿的學習勁頭。在這片實踐的天地里,他們施展著建筑“魔法”,探索建筑的奧秘,為自己的職業未來描繪絢麗藍圖。
數十位技能大賽冠軍從這里走出
“在這里學習,不僅能掌握扎實的技能,也能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正在練習混凝土澆筑的學生朱子翔說。
這座基地不僅是湖北建院的實踐課堂,還是眾多懷揣建筑夢想的學子們錘煉技能、實現人生價值的璀璨舞臺。作為世界技能大賽建筑類項目的湖北省集訓基地,這里已走出數十位在各類技能大賽中嶄露頭角的冠軍,他們中不少人留校任教。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更多學生對建筑技藝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工匠精神有了更直觀的體會。
“學生們在這里上實踐課,既專業又安全。”湖北建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基地于2006年開始建設,2008年被認定為國家建筑技術實訓基地。在這座跨度達48米的彩鋼板基地里,復刻數十種真實的建筑場景。隨著現代建筑行業的發展,基地持續升級,智能化設備越來越多。例如遠程5G塔吊應用5G通信技術,讓學生在電腦前就能操控遠處工地的塔吊,還有能精準平攤混凝土的布料機,以及設定參數后可自動刮膩子、噴墻面的噴涂機器人等。
該負責人表示,正因實訓基地既高度貼合工地實景,又為學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學習環境,吸引了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雙一流高校相關專業的學生前來實訓。這里成為職業教育與高水平大學交流融合的橋梁,為不同學生提供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平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