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玉學的家庭“幸福賬” 開起了農家樂。 把“趙玉學黃粑”做成了黔西特色美食品牌。 買了一輛小汽車。 趙玉學在整理黃粑。
2021年2月3日
貴州省黔西縣(今黔西市)
新仁苗族鄉化屋村
趙玉學家
習近平總書記:“外出務工也行,在家門口就業更好,可以好好照顧孩子。把孩子教育培養好,未來就更有保障了。”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孝武
通訊員 鄭宇瀟
10月11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地處烏蒙山腹地的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兩岸青山高聳入云,烏江碧水蜿蜒流淌,化屋村猶如在畫卷中一般。
黃金菊與三角梅正次第開放,一座白色的兩層小樓前,“趙玉學農家樂”的招牌格外醒目。
44歲的趙玉學已由打工仔變身小老板。“我把‘趙玉學黃粑’做成了黔西市特色美食品牌,一天能賣三四百元,這比出去打工強多了。”趙玉學翻開黃粑銷售賬本,講述習近平總書記到訪近5年來他家的幸福故事。他舉著賬本說,“背靠全國統一大市場,我在家門口走上創業路,這都是托總書記的福。”
總書記親手包黃粑,讓他看見了黃粑的價值
一柱擎天的筍子巖下,趙玉學正在自家一樓的“趙玉學黃粑”專賣門面給黃粑裝箱。
“我做黃粑生意,不會忘記總書記。”趙玉學說。
隔壁是客廳,墻上端正地掛著一幅照片。照片上,是2021年2月3日總書記到訪時與趙玉學一家包黃粑的情景。
“當時總書記就坐在這個位置,他對我們說,‘外出務工也行,在家門口就業更好,可以好好照顧孩子。’”趙玉學指著身旁的沙發回憶。
總書記的一席話,讓趙玉學深受觸動,他沒想到國家領導人能這么細致地關心百姓的生活。
當時,看到趙玉學家正在制作當地的傳統食品黃粑,總書記拿起一張粽葉,夾上一塊糯米黃豆面,卷起粽葉,用線扎緊,包了一個黃粑。總書記微笑著對趙玉學一家說:“祝你們今后的日子過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就連總書記都對包黃粑感興趣,讓他看見了黃粑這一傳統食品的價值。
黃粑銷量節節攀升,趙玉學還辦起了農家樂
總書記視察過后25天,以前在外打工的趙玉學便在家鄉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注冊了“玉學餐飲農家小院”,在一樓后院開起了農家樂,又把一樓一間臥室改造成了黃粑專賣門面,專心做起了生意。
“剛開始賣得并不好,顧客反映黃粑樣子不好看,看的多,買的少。”妻子楊鵬英介紹,最難的時候一天只賣幾十元錢,趙玉學一度想要放棄。但想起總書記的關心和祝福,他重燃斗志,下決心把生意做好。他把黃粑切成小塊,請顧客們先品嘗,覺得好吃再買。他還根據顧客提的建議,改進了黃粑的包法,請專業人士設計了精美的禮盒。
這些招數很管用,黃粑的銷量節節攀升。
“這兩年一天可以賣出幾十斤,收入三四百元。”趙玉學一邊說,一邊翻動黃粑銷售賬本。記者看到,去年10月5日他家賣出黃粑8單,收入316元;今年10月5日賣出14單,收入490元。依靠賣黃粑和開辦農家樂,去年他家掙了15萬元。
趙玉學說,作為化屋村曾經的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他一家過去住在透風漏雨的麻窩寨里,僅靠打工維持5口人的艱難生活。現在他住著小樓,還買了汽車。他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感恩總書記。
他在自家門口豎起了兩塊石磨盤,左邊一塊寫著“感恩:致富不忘共產黨”;右邊一塊寫著“奮進:擼起袖子加油干”。
化屋村新增農家樂30多家,人均收入翻番
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為“懸崖下的村寨”,它曾是國家級深度貧困村,96.7%的村民是苗族。
2021年總書記的到訪,如春風般溫暖了苗家山寨。當年12月30日,化屋村至新仁苗族鄉的旅游公路通車,這顆深藏在烏蒙山中的明珠,自此通過高速公路直通全國大市場,迎來了加速發展的新時代。
“我的小兒子和孫子都搭上了市場發展的快車,小兒子把一樓租給別人開餐館,一年租金4.5萬元,樓上自己開民宿,年收入4萬多元。孫子開餐館,年收入也是8萬多元。”72歲的苗族阿媽楊梅告訴記者,他倆如今也都買起了小汽車,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
搭上市場發展快車的還有30歲的楊文麗。2021年6月,楊文麗組建了苗繡設計團隊,在化屋村創辦了黔西市文麗蠟染刺繡有限公司,把刺繡蠟染融入抱枕、鑰匙扣、襯衣、T恤等各類文創產品中,還積極在線上直播帶貨,吸納全村20余名苗族婦女穩定就業,年銷售額200多萬元。
“近5年來,全村新開辦農家樂30多家,新增民宿十幾家,市場主體已達70余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比2021年初翻了一番。”化屋村黨支部書記肖陽群介紹,這些個體戶和企業遍布于各個行業,帶動了全村黃粑、黃牛、黃姜等特色農業產業以及苗繡蠟染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