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馬文俊、通訊員許艷麗)10月17日,中國三峽武漢科創基地的機房內,一排排服務器靜靜運轉。指示燈明滅之間,三峽科創園牽頭研發的大禹大模型(后文簡稱“大禹”),正悄然改變著千里之外電站的運行管理模式。
這是我國水電行業誕生的首個自主可控的垂類大模型。從治水到“治數”,這個以古代治水英雄命名的大模型,正從武漢出發,在數字世界里開鑿新的智慧河道。
三峽科創園數智科技創新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團隊負責人介紹,“大禹”的突破,在于實現了水電專業知識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通用大模型雖然知識廣博,但在專業領域常會‘想當然’,出現事實性錯誤。”
為了讓“大禹”精通業務,團隊投入了大量心血。他們匯集專業資料6萬余份,精準標注高質量數據集8萬余條,處理文本25.4萬條,構建起覆蓋953個關鍵設備實體的運維知識圖譜,為模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水電專業知識庫。
如今,“大禹”已展現出強大能力。在電站生產運維中,工作人員只需簡單提問,就能快速獲取設備機理、故障診斷等專業解答。安全生產檢查效率提升3倍以上。科研立項審查時間,更是縮短至傳統方式的10%。
去年9月2日,“大禹”在中國三峽武漢科創基地發展大會上亮相。一年來,模型總調用次數已超5萬次,大幅度優化企業日常工作。今年3月,“大禹”的問答系統完成重要升級,采用當前最前沿的大模型思維鏈推理技術,形成了“專業深度+通用智能”的復合型技術架構。
今年以來,江岸區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以需求為導向持續助力拓展大模型應用。在新近公布的2025年湖北省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擬認定名單中,江岸區共有7個場景入選。
未來,“大禹”將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從智能化的水電生產運行延伸至水利樞紐安全管控、航運功能發揮等領域,助力水利樞紐安全性與運行效率持續提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