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楊富春、海冰、通訊員張炎)10月20日,湖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管理座談會暨銅綠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研討活動在青銅文明重要發祥地大冶舉行,全省文物主管部門、考古機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及創建單位代表、專家學者等百余人,共商遺址公園高質量發展大計。

大冶銅綠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授牌儀式
十四五期間,湖北省圓滿完成了以大遺址保護為主導的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建成開放國家考古遺址公園5處,獲批立項8處,評定公布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三批次18處,初步形成覆蓋廣泛、特色鮮明的考古遺址公園體系,大遺址保護利用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座談會上,銅綠山、熊家冢、盤龍城、屈家嶺、龍灣等5家已掛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代表分享了各自實踐經驗和創建特色——
銅綠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科技賦能活化利用,投資新建1.2萬平方米遺址博物館,運用VR、AR技術打造沉浸式體驗,創新推出首部博物館戲劇《因為青銅》,已成功演出數百場。研發文創產品500多種。

熊家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實施車馬陣展廳升級改造、出土文物陳列建設、智慧旅游項目等核心工程,實現從“考古現場”到“文化空間”的轉型,滿足公眾對楚文化的深度探索需求,讓遺址公園成為連接歷史和未來的文化橋梁。
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深耕“盤龍城文化”“商文明”“公共考古”三大主題,以“展教并重”理念推出覆蓋多齡段的展覽、活動,致力于建設長江文明研究中心,打造長江文化傳播高地。
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通過湖北省首個史前文化遺址的地方立法——《荊門市屈家嶺遺址保護條例》,確立了“四保一活”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打造 “農魂”文化IP,探索 “遺址+”機制,守護文明根脈、傳承農耕文化。
龍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天下第一臺--章華臺”為主題,全方位展示楚文化及荊楚歷史風貌。公園依托遺址文化底蘊,推出一系列特色鮮明、內涵豐富、注重沉浸體驗的旅游活動,助力城市名片升級,拉動文旅消費明顯,使考古成果與全民共享。
此外,楚紀南故城、石家河、蘇家壟等8家立項單位也根據各自特色交流了創建進展,展現湖北考古遺址公園群蓬勃發展的生動局面。
下一步,我省將強化頂層設計,堅持規劃引領;夯實考古根基,推動一體發展;深化文旅融合,增強發展活力;創新運營機制,筑牢安全底線,推進文化遺址公園建設。
活動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指導,湖北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與大冶市政府主辦,大冶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保護管理委員會承辦。
大冶銅綠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授牌儀式及《大冶銅綠山2011—2018年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報告》發布同步舉行。

《大冶銅綠山2011—2018年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報告》發布及贈書儀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