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評論員 付勤
10月25日下午4點,武漢上空再次鳴響防空警報。
這一天,是武漢淪陷87周年,也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
當警報聲在我們頭頂回響,如同兩個歷史坐標的交匯,連通兩段截然不同卻又血脈相連的民族記憶。
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日。當凄厲的警報劃破武漢的天空,史料記載:“每遭空襲,血肉橫飛,火災四起,房屋倒塌,多少勞動人民家破人亡,慘不忍睹。”侵華戰爭期間,日軍對武漢這座華中重鎮發動了72次空襲,3080枚炸彈如雨點落下。那是武漢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是這座城市肌體上永不能忘的深重創痕。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打響入朝后的第一仗,以光榮的勝利,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帷幕。當戰火燒到鴨綠江邊,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抉擇。數十萬志愿軍將士跨過鴨綠江,197653名中華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
從武漢淪陷到抗美援朝,不過短短十二年。這十二年里,一個曾經積貧積弱的民族,已完成了從“任人宰割”到“挺直脊梁”的歷史性跨越。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不僅是深沉的戰略智慧,更是源自一個民族的斑斑血淚與切膚之痛:從人間煉獄的屈辱記憶,到毅然亮劍的堅定決絕,從被動挨打國土淪喪,到主動出擊御敵于國門之外,這兩段歷史在不同年份的同一天時空交疊,見證了一個民族的鳳凰涅槃。
今天,當我們在和平的陽光下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防空警報的回響不僅是對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的致敬,更是再一次敲響警鐘:和平從來不是歷史的常態,而是需要用生命捍衛的珍貴成果。落后就要挨打,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既經歷了至暗時刻,也見證了浴火重生,從江漢關的鐘聲到防空警報的長鳴,從悲愴的低音到昂揚的強音,構成了這座城市獨特的歷史和弦。
警鐘長鳴,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銘記歷史;不是為了沉湎過去,而是為了面向未來。穿越時空的警報聲告訴我們:永遠保持清醒,永遠自強不息,才能守護每一天的人間煙火,守護無數先烈用熱血捍衛的和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