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段男子在廣西南寧地鐵站內當眾大便的視頻在網上流傳開來,甚至出現了“無碼高清版”,引發熱議。
該視頻在網絡上發酵后,很快引發網友關注,還有網友去事地點“打卡”、調侃。

有網友去事發地拍視頻“打卡”、調侃。圖源網絡
南寧軌道交通回應:
正在排查核實
是否是內部監控視頻外傳
11月12日,記者就此事聯系了南寧軌道交通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回應稱,他們已經按照流程在調查處理中。排泄物也已經清理,并做好了消殺工作。
南寧軌道交通運營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證實,視頻內容屬實,此事發生在11月11日,警方也已介入。
對于網民質疑的未打碼監控視頻為何會在網上流傳,該工作人員表示,正在排查核實。
該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南寧地鐵全線都有廁所,標識標牌也都是配套好的,網民所說的連夜張貼衛生間指示牌是謠言。
律師:已經侵權,
如是內部人員所為更涉嫌違法
針對此事,記者咨詢了北京安劍律師事務所周兆成律師,其認為根據《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地鐵監控作為公共安全視頻資源,其查閱、使用均有嚴格權限限制。內部人員私自泄露或傳播行為是違反保密義務與數據安全保障要求,而沒有對人臉等敏感信息脫敏處理的傳播行為,還觸犯了《民法典》關于肖像權、隱私權的規定。此外,未經當事人同意,公開其可識別影像及私密活動,需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失等民事責任。
周兆成進一步介紹,如果泄露者系地鐵內部人員,其行為可能同時構成《刑法》規定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面臨刑事追責。所以對于后續轉發者,如果明知視頻來源非法仍傳播的,將構成共同侵權。網絡平臺如果沒有盡到審核處置義務,也需承擔相應行政責任與民事連帶責任。
周兆成表示,涉事男子可通過向公安機關報案、向法院提起訴訟等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相關部門也應該依法對泄露源頭及傳播鏈條開展調查,追究責任單位與個人的法律責任。
那么
男子在地鐵站公共區域當眾排泄
是否需承擔責任呢?
男子地鐵站公共區域當眾排泄
律師:涉嫌尋釁滋事
或面臨拘留、罰款
“這起事件中,該男子的行為不僅違法,還有可能構成犯罪。”康德智庫專家、北京京師(成都)律師事務所劉誠冬律師告訴潮新聞記者,該男子的行為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
劉誠冬表示,該男子在地鐵站臺公共區域當眾排泄的行為,已超出一般不文明范疇,涉嫌構成尋釁滋事。即便未直接攻擊他人,但其行為嚴重破壞公共場所秩序,導致乘客生理不適、心理反感。并且,事發地距衛生間僅兩米,不排除故意為之的可能,如果主觀上存在明顯過錯,就符合尋釁滋事的構成要件。
另外,該男子的行為還違反了《南寧市愛國衛生條例》。該條例第九條明確要求,“個人應當自覺遵守公共衛生規范,維護公共場所衛生。”
“事件中,該男子的行為如果導致其他乘客身體不適或財產損失(如衣物污染),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另外,如果現場有女性同胞,該男子在公共區域排泄,涉嫌裸露器官的,造成了嚴重影響的,可能構成猥褻罪。”劉誠冬補充道。
記者注意到,據地鐵工作人員所述,事發地“距衛生間標識不足兩米”,這是否會影響對該男子行為的定性和處罰力度?
劉誠冬認為,“如果該男子在明確知曉衛生間位置的情況下仍選擇當眾排泄,主觀上存在故意違反公共秩序的惡意。他的行為就從‘一般不文明’升級為‘尋釁滋事’,并適用更重處罰。”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情節較重”的認定需綜合考慮行為動機、后果等因素。本案中,衛生間近在咫尺卻仍為之,可視為“情節較重”,處罰可能從五日拘留提升至十日以上。并且在人員較多的公共場合,行為人因“明知故犯”被加重處罰的概率極大。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通常會優先維護公共場所秩序,但男子確系生理性原因,有醫療證明等充分證據抗辯的話,可以減輕處罰,否則難以改變情節較重的處罰。
那么,該男子需要
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劉誠冬告訴記者,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結合其行為的惡劣程度,可能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如果警方認定“情節較重”,如引發公共秩序混亂、造成較大社會影響,可能延長至十日以上拘留。如果僅依據《南寧市愛國衛生條例》,可能處警告或小額罰款,但通常與治安處罰合并執行。如果因該行為裸露器官,造成現場乘客不適,并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可能會構成刑事犯罪,構成強制猥褻罪。
此外,劉誠冬指出,當事人還需要賠償地鐵運營方因清理、消殺產生的費用,如果有乘客因此就醫或誤工,該男子亦需承擔相應損失。目前,部分城市已將類似行為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統,該男子的行為還可能影響其貸款、就業等社會活動。
來源:潮新聞、大皖新聞、現代快報、政事兒
出品: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