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香港11月14日電(記者周萬鵬、劉英倫)夜色漸暗,香港單車館燈光傾瀉。場地自行車飛馳而過,輪影在地面上忽明忽暗、伸縮變幻,250米木質賽道在光影中泛著溫潤光澤。
13日的第十五屆全運會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決賽,發令槍響劃破場館上空,戴著“哪吒”頭盔的鮑珊菊、郭裕芳、駱書艷三位河南姑娘如離弦之箭沖出起點。

11月13日,河南隊在女子團體競速賽決賽中。最終,她們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處于領騎位置的鮑珊菊帶著獨特的節奏感,為身后的郭裕芳減少著阻力;承前啟后的郭裕芳加大馬力,為身后的駱書艷帶出速度;輪影無縫銜接,駱書艷一騎絕塵,將金牌穩穩收入囊中。賽道邊的電子屏上,46秒044的成績定格瞬間,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是一組以國家隊成員為班底、配隊還不到一年的“黃金”組合:一名奧運冠軍、一名世界冠軍和一顆冉冉升起的中國場地自行車新星。
“這是我的第一枚全運會金牌,我最想感謝的是兩位姐姐對我的幫助。”駱書艷說。19歲的她是三人中最年輕的一位,在今年2月舉行的2025年場地自行車亞洲錦標賽中,她如愿以償身披中國隊“戰袍”,與鮑珊菊、郭裕芳并肩作戰,并斬獲女子團體競速賽金牌。

11月13日,冠軍河南隊選手鮑珊菊(左二)、郭裕芳(右二)、駱書艷(右一)和教練在頒獎儀式上合影。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剛進隊的時候,我對沖刺的節奏把握不好,姐姐們就陪著我一遍遍練,從發力時機到身體姿態,一點點摳細節?!瘪槙G說,她們的言傳身教讓自己少走了很多彎路,而團隊里“傳幫帶”的氛圍,也正是中國場地自行車不斷突破、超越自我的底蘊和密碼。
2016年里約奧運會,宮金杰與鐘天使搭檔,奪得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冠軍,為中國自行車隊實現奧運金牌零的突破。那一刻,金色的獎牌不僅照亮了她們的臉龐,更點燃了一代自行車運動員的夢想之火。彼時,還在河南省隊訓練的鮑珊菊、郭裕芳從電視畫面里看到奪冠的一瞬間,心中默默埋下了“為國爭光”的種子。
五年后的東京奧運會,鮑珊菊接過了接力棒,她和鐘天使這對新老組合在賽道上所向披靡,捍衛了中國隊在這一項目上的榮耀?!扮娊憬虝业?,不僅是騎行的技巧,更是面對壓力時的從容,是對每一個細節的極致追求。”鮑珊菊說,站在最高領獎臺上,她深刻體會到“傳承”的意義和重量。

2021年8月2日,中國隊選手鮑珊菊(右)與鐘天使慶祝奪冠。當日,在東京奧運會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決賽中,中國隊奪冠。新華社記者 賀長山 攝
郭裕芳比鮑珊菊小兩歲,兩人在2012年幾乎同期進入洛陽市自行車運動學校。“這么多年來,我們特別了解對方、依賴對方。珊菊姐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有時候一個動作不到位,會反復練上幾十遍,直到滿意為止。”郭裕芳說,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深深影響了她。
駱書艷說,全運會備戰期間,三姐妹的訓練從基礎的力量練習開始,深蹲、臥推、核心訓練,每一個動作都力求標準。此外,她們會針對團體競速賽的特點,反復練習起跑、領騎、交接等環節。
除了體能和技術的訓練,心理調適也至關重要。而三姐妹有自己的“解壓秘訣”——訓練結束后,她們會一起散步、聊天、喝咖啡,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坝袝r候訓練累了,我們就會暢想比賽奪冠的場景,互相加油鼓勁?!瘪槙G說,正是這份對勝利的共同渴望,讓她們凝聚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11月13日,河南隊選手鮑珊菊(前)在團體競速賽第一輪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吳魯 攝
傳承,從來不是孤軍奮戰,而是一群人向著同一個方向,代代接力,生生不息。姐妹情深的陪伴,刻苦訓練的堅守,讓三姐妹對未來有了更高的追求——讓中國場地自行車在這份傳承中綻放光芒。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