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立于時光深處的國寶,不只是珍貴的文物,更是跨越時空的知識寶庫。11月15日19:30,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國家文物局聯合制作的《尋找國寶傳頌人——2025中國國寶大會》(青春傳承季)將在央視財經頻道、央視財經客戶端首播。
新一季節目以“青春傳承”為核心,創新內容邏輯,以十二門“學科知識”的新形態,讓國寶文物在答題中煥發青春活力。

跨學科“夢幻聯動” 帶你解鎖國寶多維魅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少年強則國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賡續傳承,離不開青少年的接續奮斗與青春力量。當厚重的歷史與青春的筆觸相遇,古老的中華文明變得親切可感。如何將這份親切轉化為更深層的共鳴?今年再度啟程的《中國國寶大會》誠邀觀眾從“觀賞”走向“解謎”,在主動發現中體驗傳統文化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新一季節目打破傳統文物節目的敘事框架,首創“文物+學科”的跨界課堂。節目拓展文物知識的邊界,以學科為經線、文物為緯線,編織出一張覆蓋語文、動物、體育、勞動、書法、數學等十二門學科的知識“長卷”。“國寶文物”通過節目走出博物館,成為孩子們新鮮有趣的“立體教材”。節目以答題的方式,打開一扇扇塵封在歲月深處的“知識窗口”,照亮一個個隱藏在文明長河中的動人細節,讓參加節目的小選手們驚呼“原來很多我們要學習的知識,不僅寫在課本里,也能在國寶里找到標準答案”。

多學科視角拆“國寶盲盒” 破譯中華文明密碼
語文的字里行間、數學的神機妙算、地理的山河棋局、化學的千變萬化……《尋找國寶傳頌人——2025中國國寶大會》(青春傳承季)將從多學科視角解讀國寶,構建起一幅從“單點敘事”到“網狀矩陣”的知識圖譜。

節目中,觀眾將跟隨語文課探尋成語“分道揚鑣”中“鑣”所指的馬具;在動物課中辨認《瑞鶴圖》里宋徽宗所繪丹頂鶴的“小失誤”;體育課則展示秦陵青銅鼎作為古代“體育器材”的獨特身份;勞動課講述唐代簪花習俗如何演變為流傳至今的時尚風雅;書法課解讀“信口雌黃”與古代“卷面修正液”的淵源;數學課借助漢代銅嘉量,呈現劉徽“割圓術”推求圓周率的智慧。此外,禮儀課梳理古今相承的座次規矩;物理課從欹器結構中讀懂“座右銘”的來歷;地理課于山河棋局間,復盤韓信背水一戰與諸葛亮北伐的路線選擇;美術課在戴進《風雨歸舟圖》中捕捉水墨渲染的天氣意象;化學課通過東漢畫像石,闡釋“鹵水點豆腐”背后的科學原理;建筑課則以一條“N+3”公式,帶觀眾破解斗拱結構的千年密碼。

本周六晚的首站語文課堂,將圍繞成語、詩詞與古文,設置“猜燈謎”“戲說成語”“飛花令”等環節。“荊山泣血終成器,秦殿險碎護玉還”暗指哪件玉器?第一人稱“我”,何以成為一件商周兵器?節目從國寶出發,生動拆解語文課本里的千年智慧。

為幫助觀眾理解題目背后的思維路徑,節目特邀高校名師與專業學者組成觀評團,展開深入淺出的講解。首期節目中,由上海博物館原館長楊志剛、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唐際根、中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楊雨組成的觀評團,將以專業視角串聯文學知識與歷史典故,帶觀眾遨游中華文明的浩瀚長河。

“05后文物傳頌團”正式集結 以青春之聲傳千年文脈
《尋找國寶傳頌人——2025中國國寶大會》(青春傳承季)致力于為青少年搭建一方展示與交流的舞臺,讓觀眾見證文化火種的傳遞。18位來自全國的“05后文物傳頌團”成員,將按學段分成小學、初中、高中組,在一堂堂文博知識的展示課中,全方位鍛煉邏輯思維、跨學科整合與團隊協作能力。
他們之中,有能將國寶故事娓娓道來的11歲“文博小百科”,也有對古蜀文明如數家珍的11歲小小講解員;有從小守著《中國國寶大會》長大的忠實粉絲,也有堅持閱讀3000天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的文化愛好者;既有擅長揮毫潑墨的文博小才女,更有已擁有8年“工齡”的資深志愿者……

《中國國寶大會》構建“文物——學科——文明”的認知鏈條,將文化傳承的宏大命題化為“精準滴灌”的“知識花園”。
用學科智慧解讀歷史印記,以少年之聲傳承中華文明。11月15日起,每周六19:30,鎖定央視財經頻道、央視財經客戶端,讓我們跟隨《尋找國寶傳頌人——2025中國國寶大會》(青春傳承季),以青春之名,赴文明之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