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消息: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法治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方式。5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調解、信訪、仲裁、行政復議、訴訟等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推動社會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多元化解、有序化解。

這場調解,起因要追溯到2025年的8月25日。當時,魚塘承包人童大爺雇傭同村的張大爺為魚塘消毒,沒想到一次對接上的失誤,讓悲劇突然發生。

一方堅持索賠,另一方又無力承擔,原本和睦的鄰里瞬間反目,矛盾在幾天內持續升級。嬉子湖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得知情況后,迅速啟動了調解程序。

在調解現場,調解員先讓兩位老人暢所欲言,在理清事件脈絡之后,再結合《民法典》中侵權損害賠償的相關規定,幫雙方分析責任歸屬,然后又以桐城人耳熟能詳的“六尺巷”典故,幫助雙方解開心結。

桐城市司法局嬉子湖司法所所長唐倩表示,他們運用“六尺巷工作法”,按照“聽、辨、勸、借、讓、和”六步規程,對雙方進行多輪調解。

一次次的溝通疏導,一句句的情理勸說,讓原本劍拔弩張的兩位老人逐漸冷靜下來。最終,雙方在“各讓一步”的共識下達成協議:張大爺賠償童大爺3萬元。

從反目成仇到握手言和,“六尺巷工作法”化解糾紛的同時,更守護了鄰里間的和諧溫情。如今,分布在桐城市的300多處“六尺巷調解室”,不僅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也推動了多個民生難題的解決。

安徽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羅建華表示,在我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中,調解是一種高效、靈活的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被國際社會譽為“東方經驗”。司法行政機關積極運用這一方式,解決鄰里之間、婚姻家庭、損害賠償、征地拆遷等常見領域的多發矛盾糾紛。同時,主動探索運用化解醫療、交通、金融、欠薪、新就業形態等重點領域矛盾糾紛。

5年來,全國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解糾紛7900多萬件,調解成功率95%以上。當前,全國各地正在全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推動各部門依法履職,努力讓群眾化解糾紛“只進一扇門”,“一站式”化解矛盾糾紛。全國99.9%的縣級行政單位建成并運行綜治中心,實現了解決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成為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的重要工作平臺。
公益訴訟深度融入社會治理
公共利益保護關乎你我。從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督促整治生活污水直排到治理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亂象,十多年來,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從無到有,從探索拓展到發展完善,有效破解了“公共利益誰來主張 如何有效保護”的難題。

2025年10月28日至11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公益訴訟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家住陜西西安的視力障礙人員張衛平聽到這個消息激動不已。張衛平是一名公益志愿者,2024年初他在直播間網友們互動時發現,一些公共服務類App的設置對視障人員不太友好。

西安視障人士張衛平介紹,他算是使用手機、電腦比較熟練的,也還有很多使用上的障礙和痛點,比如像社保、醫保這些App,滑塊驗證、拼圖驗證,它有很多焦點只讀的是按鈕和標簽,他們無法獲取上面的信息,很茫然。對于很多操作能力不夠的朋友,他甚至就放棄了。
張衛平將他在網上收集的意見反饋給了陜西省殘聯。

陜西省殘疾人聯合會教育就業部主任鄧昱表示,這些年,無障礙環境里,無障礙設施這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隨著社會和技術的發展又帶來了一個新的課題,在信息交流方面,如何滿足殘疾人朋友的需求,他們有權利共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

陜西省殘聯將線索移送給陜西省人民檢察院。檢察機關調查后認為,陜西社會保險、陜西醫保等部分公共服務App,存在著無法通過讀屏軟件進行登錄驗證等信息障礙,損害了陜西省14萬視障人員合法權益。據此,陜西省人民檢察院啟動了全國首例公共服務類App無障礙改造行政公益訴訟。

陜西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潔表示,很多人有疑問,這個事跟檢察院有什么關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新增了檢察公益訴訟這個職能,App無障礙改造這件事涉及到千家萬戶,涉及到大眾的公共利益,特別是殘障朋友切身困難和體驗。檢察機關可以代表國家進行法律監督,來糾正和促進這些問題的整改。

經過磋商,陜西省社會保障局、陜西省醫療保障局和陜西省通信管理局,根據檢察機關的建議,對陜西社會保險App12個頁面、陜西醫保App7個頁面中的登錄、信息查詢、認證等多項功能進行了優化升級。

同時,陜西省通信管理局專門開發了“陜西數字無障礙監測平臺”,重點監測包括交通、金融等涉及民生9大領域78個重點互聯網應用,對其信息無障礙改造進度進行常態化監控和督促整改。

以公益訴訟為抓手,推動“個案整改”升級為“制度完善”,以“小切口”撬動“大治理”,不僅守護了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微幸福”,更讓法治精神融入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為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了持久動力。

自公益訴訟制度試點以來,截至2025年9月底,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20多萬件,包括行政公益訴訟110萬多件、民事公益訴訟12萬多件。辦案領域涵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反電信網絡詐騙等14個領域。
依法管網治網 維護網絡空間安全有序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不僅關系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更關乎億萬網民的切身利益。5年來,我國將依法治網作為全面依法治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走出了中國特色依法治網之路。

近日,兩名網紅賬號接連被封禁,引發社會關注。11月6日,微博官方賬號發文稱,用戶“郭美May努力努力”持續炒作炫富拜金等行為,多次高調宣揚不良價值觀,并以此作為流量變現手段,因違反法律法規和社區公約的有關規定,受到關閉賬號的處置。

11月7日,一位名叫“勞枝數到三”的主播,因為在直播中多次模仿2023年被執行死刑的罪犯勞榮枝在法庭上的辯解發言,引發網友反感。抖音以涉事賬號不當蹭熱模仿犯罪人員,宣揚暴力犯罪,嚴重違反《抖音社區自律公約》為由,將其無限期封禁。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劉艷紅介紹,近5年來,有關部門不斷加大網絡違法犯罪懲治力度,從中央網信辦的“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到公安機關組織開展的“凈網”“護網”專項工作,再到各級人民法院依法審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網絡暴力、“網絡水軍”等各類涉網案件,這些都有力維護了網絡空間正常秩序。

與此同時,我國大力推進網絡法律制度建設,先后制定修改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重要網絡領域法律法規。目前,共有相關立法150多部,形成比較健全的網絡法律體系。

劉艷紅表示,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只有不斷加強法治工作,持續深化法治中國建設,讓法治精神融入社會生活,讓法治規則成為全民共識,才能讓全社會更加安定有序、和諧穩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