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向繼華、張華魁、許海濤)“愛水護水,人人有責,保護環境,從我做起……”8月15日清晨,由黨員干部、民警、志愿者、群眾等組成的護水隊面向圣水湖共宣守水護水誓言,鏗鏘有力的誓言回蕩在綠水青山之間。
漫步圣水湖畔,一邊是碧波蕩漾、魚躍鳥飛、楊柳依依,另一邊則是游客嬉水、快艇飛馳的歡快景象……圣水湖位于竹山縣上庸鎮,因一江清水送北京攔水筑壩形成了“四水歸池”自然山水奇觀。

湖北竹山圣水湖國家濕地公園。通訊員 供圖
竹山縣地處秦巴山腹地,既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也是長江流域重要水源涵養地,漢江最大支流堵河縱貫全境,多年平均徑流量占丹江口水庫年入庫水量六分之一。
竹山人擇水而居,把水的特質融入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他們著力實現縣域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集鎮和園區污水管網、庫區消落區污染防治物理隔離“三個全覆蓋”工程,通過開展全域綜合治水,筑牢水質安全保護屏障,補齊短板固防線,保“一泓清水永續北送”。
通過努力,一幅治水興水、水凈景美、人水和諧的畫卷正在竹山大地徐徐展開……
新建小微污水處理站370座 讓農村污水不再“放任自流”
8月15日,行走在寶豐鎮龍井村發現村口多了個植物茂盛的小花園,自從有了小花園,村里的污水變清了,家園更美了。這個小花園就是竹山環保部門在村里建設的分散式無動力生態濕地污水處理站,專門用來處理村民的生活污水。像這樣的污水處理設施在寶豐鎮已經建成22座。按照計劃,今年還需建成31座,其中有10座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而這只是竹山縣加強水環境治理的一個縮影。

竹山縣寶豐鎮正在建設中的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通訊員 供圖
去年,竹山建成投運的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70座,覆蓋106個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標行政村86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為37.2%。
今年在保障現有170座小微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維的同時,計劃整合4000萬元資金,優先選擇離水體較近和人口密度高的自然村落,新建200座農村小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在全縣244個行政村全覆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長效穩定運行,污水治理達標。
鋪設雨污綜合管網139公里 讓雨污水不再“同流合污”
日前,在上庸鎮雨污管網建設施工現場,筆者看到,該路段部分雨污管網鋪設工作已經完成,大型機械配合著數十名工人正在進行混凝土墊層澆筑和管道焊接施工。

竹山縣上庸鎮雨污管網鋪設現場。通訊員 供圖
竹山縣上庸鎮是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和省級旅游度假區,過去的雨污水處理設施難以滿足現實需求,今年該鎮實施集鎮污水改造提升工程,鋪設延伸雨污管網3公里,實現集鎮雨污管網全覆蓋。
針對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率低問題,今年竹山縣在城區縱橫大道、經緯大道實施52.6公里的綜合管網改造;在鄉鎮實施78公里污水收集系統修復及管網延伸工程,穩步推進城關、上庸、官渡、秦古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滲濾液處理工程建設。同步實施寶豐鎮衛浴汽配產業園污水預處理站及配套管網工程,完成8.4km園區管網建設。
為加快項目進度,該縣成立了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各職能部門及鄉鎮政府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分解壓實工作責任,統籌做好廠網建設管理、運營維護等各項工作,確保管網應鋪盡鋪、污水雨水應收盡收,實現穩定達標排放。
架設庫區鋼網圍擋38063米 讓消落帶變身景觀帶
盛夏時節,在竹山縣深河鄉環湖步道上湖的步道一路柳綠花紅,小草萋萋,駐足遠眺,湖面水鳥嬉戲、波光粼粼,湖光山色自然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竹山水能蘊藏量豐富,位居全國縣級第四、湖北省第二,竹山入庫水質直接關系丹江口庫區水質安全。潘口電站建成運行后,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8950平方公里,在庫區形成大面積的消落帶。竹山縣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探索,因地制宜創新治理模式和管護機制,探索出了消落帶退耕還林還草還濕措施,破解了這一難題,讓消落帶變身國家濕地公園。
該縣河湖長制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竹山縣對消落區物理硬隔離采取鋼網圍欄方式,共涉及堵河沿線黃龍庫區、潘口庫區、龍背灣庫區和松樹嶺庫區,9個鄉鎮27個行政村117個點位,圍擋長度共38063米,采取退耕還林還草還濕措施加強水土保持,讓消落帶變身綠色走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