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劉灃、程灝)閑置辦公廠房搖身變成共享菜園、千年古樹成為文化坐標、老村委會開辦幸福食堂……這些大家眼中的“閑置”場所,如今在十堰東城經濟開發區經過共同締造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東城經濟開發區以社區和村為基本空間單元,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根據不同類型人居環境中存在的短板和特色,確保“一社區(村)一策”,因地制宜確定共同締造的重點。注重保留原有社區和村的歷史特點的同時,共同使舊貌換新顏,在“老”與“新”之間尋求發展的平衡點,締造新生活的“煙火味”。
“銀杏議事角”,締造文化坐標,留住鄉愁
如何在城市發展中留住鄉愁?在進行西坪村“清廉村居”建設的過程中,對于如何傳播清廉文化,利用西坪村本村特色景觀打造文化新地標,西坪村以塆組為單位組建“銀杏小分隊”在銀杏廣場下開展了多次探討交流。最終由村民一致決定由本村“千年銀杏樹”為主線串聯西坪歷史,傳播西坪文化。在開展銀杏廣場周邊環境美化中,全村36名黨員帶頭,200余名群眾團結一心,共同建設本村周邊環境。

西坪村在銀杏廣場上舉辦文藝活動。通訊員 供圖
千年銀杏樹見證了西坪村從一個小村落發展成如今現代化設施齊全的新農村,它是村子發展的見證者,更是共同締造的文化坐標,承載著西坪村人的記憶和鄉愁。
“快樂菜園”,打造休閑場地,建設家園
自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陳羅橋社區充分盤活閑置土地,建設“快樂菜園”。鼓勵黨員群眾認領菜園、管理菜園,提高種植效率、優化種植體驗,在黨支部與退休黨員、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往日閑置荒地,如今每到豐收季節,便可產出黃瓜、青椒等一批綠色天然蔬菜。每當蔬菜收獲季,老黨員、退休職工們便會歡聚一堂,烹飪自己親手種植的蔬菜,想著法的做出新鮮菜樣與老朋友分享。原本無人問津的閑置空地如今每天來此開展活動的退休職工們都贊不絕口。在城市快速發展的今天,城市居民更加向往田園生活。

十堰東城經濟開發區陳羅橋社區快樂菜園采摘。通訊員 供圖
陳羅橋社區書記羅鳳陽說:“如何在鋼筋水泥的環境中打造一片理想中的‘田園’,為居民提供休閑場所的同時,讓城市居民也能有親近自然的機會是我們未來在共同締造中需要深度探索的。”快樂菜園“只是居民理想生活的一個縮影,未來還需要群眾發揮民智,齊心合力,發掘出共同的精神”自留地。
“幸福食堂”,精準服務群眾,便利生活
因陳羅村高齡、空巢老人居多,老人由于行動不便,平日里一日三餐成為老人煩心事。陳羅村以“共同”為切入點,以群眾的“幸福生活”為目標,決定開辦“幸福食堂”,旨在為本村缺乏自理能力、年齡較大的老人提供飲食便利。每逢大型節日或老人生日,村上還會召集老人們集體慶祝。從小事入手,村黨組織牽頭,動員本村鄉賢帶頭參與,尋求幫扶單位適當支持,在多方力量推動下,“幸福食堂”開始運轉。

十堰東城經濟開發區陳羅村幸福食堂。通訊員 供圖
未來陳羅村將探索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實現“無中生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切實探索出一條解決本村空巢老人的養老難題道路,讓群眾的幸福感更可持續,實實在在地讓“共同締造”豐碩成果惠及轄區群眾。
自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東城經濟開發區以村為試點,以實事小事為切入點,以鄉村文化為結合點,以多方協作為發力點。固化基層治理成功經驗,激發群眾參與內生動力,培養塑造文明新風,傳承發展共同記憶,重視提升人文關懷,共同締造生活的“煙火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