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戴妙)筆者8月30日從十堰市張灣區獲悉,該區黃龍鎮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區委對深化下基層實踐活動和共同締造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新要求,立足鎮情實際,以共同締造理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的理念,結合鄉村建設六件事扎實做好群眾身邊小微實事,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幸福食堂暖民心
“早上有包子、豆漿、稀飯,還有各種面食,清淡、軟和,很適合我們老年人。”在張灣區黃龍鎮幸福食堂,村民鮑大爺邊吃早餐邊稱贊道。
堰石村有村民355戶1315人,其中高齡、空巢老人較多,他們生活行動不便,一日三餐成為難題。為滿足失能、失智、獨居、高齡等老年人的就餐需求,鎮村干部通過戶戶走到征集意見,場院會進行討論,針對轄區老人眾多的情況,由堰石村提供場地、鎮政府籌資50余萬元,利用安置區內閑置的門面房,建設幸福食堂,滿足堰石村及周邊失能、失智、獨居、高齡等老人的就餐需求。
“幸福食堂主要面向堰石村及附近村60歲以上老人,開業以來已解決700余名老人的就餐難題。”堰石村黨支部書記劉勇介紹,在幸福食堂,老人就餐分年齡階段享受優惠,60歲至90歲的老人每人每天三餐費用不超過12元,90歲以上的老人可免費就餐。
食堂每日將菜品在公開欄公布,并設置留言板,征求群眾用餐意見。食堂內還配有閱讀室、娛樂室、保健室等6個功能室,為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務。該鎮今年計劃新建和提檔改造農村養老互助照料服務中心15個,充分整合現有資源,不斷優化完善老年助餐政策機制,促進老年助餐服務高質量發展。
污水處理按下“快進鍵”
在黃龍鎮污水提升泵站施工現場,機械格柵、沉砂池、雨水提升泵等設備正在運轉,施工人員對泵站綠化及附屬工程進行收尾施工。日前,該鎮集鎮片區污水收集系統完善及提升改造項目已建成投用,對改善犟河流域水質和集鎮生態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老街以前沒有實現雨污分流,一到夏天異味較大,現在污水管網建成后,街上沒有異味了,環境也越來越好。”黃龍社區居民張玉湘說到。
該鎮污水項目共完成管網建設10公里,修建檢查井445座,恢復黑化路面6000平米,新增污水提升設備2套,因黃龍鎮地勢較低,污水收集到沉砂池后,通過機械格柵過濾,再通過污水提升泵送往鎮東污水處理廠處理。項目建成后,黃龍集鎮片區管網實現全覆蓋,達到雨污分流的效果,同時將污水收集至黃龍鎮東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后達到地表Ⅳ類水。
項目建成后,可實現黃龍集鎮片區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應收盡收,惠及居民6000多人,污水經過處理后,可恢復犟河水體多功能用途,提升水源可利用程度。
垃圾分類奏響“大文明”
在黃龍鎮回龍村,保潔隊隊長陳映富風雨無阻,每天在生活垃圾定點投放驛站進行垃圾清運,確保有害垃圾當天處理不過夜。為推進農村垃圾分類治理,張灣區黃龍鎮回龍村利用獲評“全國文明村”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的有利條件,竭力打造農村生活垃圾示范點。
破解生活垃圾處理難題,源頭分類是最難的環節。回龍村借鑒鄖西縣關防鄉沙溝村“兩類四分法”,辦法簡單易懂,村民們一目了然。回龍村免費為3組村民分發70個分類垃圾箱,有了垃圾箱,村民都會自覺分類投放垃圾,回龍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該鎮在戶上采取二類四分法,先把干濕兩類分開,集中轉運到垃圾分揀站,按照可回收、易腐、有害、其它進行分類,收運處理采取戶上分類、組上保潔、村上轉運方式,常態管理到位,鼓勵農戶用愛心超市積分兌換、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健全維護長效機制,“分”出鄉村新顏值、新風尚,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