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賀茂棠、徐平、向繼華)金秋時節,田野金黃,丹桂飄香。筆者探訪竹山縣水利工程移民服務中心鄉村振興對口幫扶單位——溢水鎮小東川村,所到之處無不顯示出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村民們忙著在地里收割,在場院里曬秋。

村民收割紅高粱。 通訊員供圖

志愿者幫助收割運送高粱。 通訊員供圖
這幾天,澗溝梁上特別紅火。430畝油茶基地套種的紅高粱在朝陽映射下,沉甸甸地彎著腰隨風搖曳。因前幾日老天爺下雨耽誤了收割時間,村民心急如火。為確保顆粒歸倉,縣水利工程移民服務中心的干部來了,溢水鎮政府組織的志愿者來了。他們操起鐮刀、扦擔 ,與村民一起揮汗如雨。白天搶收割,夜晚忙脫粒。村民捧起從脫粒機里溢出高粱籽兒,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豐收的喜悅。 通訊員供圖
產業合作社社員包月青說:“鄉村振興工作隊幫扶我們建起油茶生產基地700多畝,今年套種高粱430畝,畝產達到600多斤,已和神農架酒廠簽訂了每斤3元的訂單收購合同,曬干揚凈后他們就來運走,票子算是穩穩當當了。”
走進廟子溝,耳邊傳來機械作業的轟鳴聲,挖掘機正在忙碌著修建小東川最后一條產業路。駐村工作隊員與村干部拿著工程圖紙與施工隊交流,督辦路基質量、施工進度和施工安全。

產業路。 通訊員供圖
在小東川的幾道山梁上,新修的產業路在山間蜿蜒,縱橫交錯。村民下地干活,不是開著小汽車、農用車,就是騎著摩托車。他們正在忙著為秋季的茶園修剪、中耕、施肥,要為來年茶葉豐收奠定基礎。
兩年來,縣水利工程移民服務中心為該村爭取到695萬元用于交通、防洪渠建設,修建產業水泥路5條9.3公里、通院路4處2.5公里、防洪排水渠5條2.9公里。村民徐新忠深情地說:“沒修防洪渠以前,暴雨一來,田地沖的霍霍丫丫,包谷苗沖的東倒西歪,屋里倒灌泥漿,一片狼藉。現在好了,下再大的雨也不用操心莊稼受損,夜晚還能睡個安穩覺。”

葡萄園里的笑臉。 通訊員供圖

散養土雞。 通訊員供圖
農業觀光產業園是小東川的一道靚麗的風景。那天,村民陳善奎、李艷夫妻倆在葡萄園收完最后一茬無籽葡萄,舉著提籃,要求給他們來張合影照,那笑容比葡萄還甜。
在小東川還有草莓園、大棚蔬菜、火龍果、櫻桃、萬只散養土雞、農家餐館。等等。這些既是村民的錢袋子,也是節假日鄉村游客休閑和采購綠色食品的好去處。養雞大戶喻輝說:“我利用荒山散養土雞,吃的是青草和包谷子,不喂添加劑飼料,綠色環保,不愁銷路,上門提貨的,電話訂購的,應接不暇。今春以來已銷售6000多只,收入相當可觀。”
夜幕降臨,文化惠民廣場上格外熱鬧,燈光閃爍,樂聲回蕩。跳健身舞的,打籃球、羽毛球的,下象棋的,顯示出小東川一片繁榮、和諧景象。

與村民共謀發展大計。 通訊員供圖
為把鄉村振興好事辦實,縣水利工程移民服務中心先后爭取項目資金235萬元,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力度,整治村容村貌,消除臟爛差問題80多戶,修建綠化帶1700米,修建集中安置點安全護欄200多米,修建功能完備的惠民文化體育廣場1500多平方米。每周星期五,村民按照責任區自覺管理花草、打掃路面和公共場所,共同締造美好家園已成為新常態。
峰巒環繞,村莊靚麗,綠樹成蔭,小橋流水,四季花香,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活富裕,這就是“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共謀發展,打造“和美小東川”的初衷與愿景。
村主任陳必軍十分感激地說:“我們小東川村版圖面積2.6平方公里,6個村民小組,249戶1030人,耕地面積924畝,山林面積2768畝,過去條件差,投入少,村民窮。多虧縣水利工程移民服務中心與我們結對幫扶,對他們投入的900多萬元資金,我們沒敢打水漂,把每一分錢都用在貼近民生工程的刀刃上。要不然,小東川哪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呀。”
近年來,竹山縣水利工程移民服務中心在鄉村振興幫扶中,主動作為,積極爭取項目,舍得拿出真金白銀,為村民辦成的件件實事,看得見,摸得著。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也自然得到很大提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