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徐沛霖、羅湞湞)筆者9月27日從十堰市鄖西縣獲悉,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該縣河夾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錨定“產城融合工業新區”建設目標,立足自身區位優勢,不斷創新基層治理方式,以黨建引領增強基層治理底色、產業發展成色、社會發展亮色,推動工業新區建設實現“蝶變”。
村企共建“幸福村灣”
河夾鎮始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頭號工程”,依托河夾鎮箭流鋪村韓家灣生態養魚項目,積極探索黨建領航、村企共建、農旅融合的發展模式,通過共同締造聚力、村企共建助力、黨員帶頭凝力“三力”齊發,動員企業參與村灣建設完善配套基礎設施,鼓勵村民整治環境發展庭院經濟、七小業態,全力將韓家灣建設成為“林下有魚、花果成趣、流金淌銀”的靚麗幸福村灣。

幸福村灣。 通訊員供圖
目前箭流鋪村已注冊登記“春蕾生態旅游發展”村投公司,實現有效融資200余萬元,吸引6家市場主體參與建設。組織群眾流轉土地120余畝,建設完成“數智漁業”,改造漁場沿線民居14戶,培育“庭院經濟”市場主體10家,帶動就業200人以上。
共同締造講好河夾“菇”事
香菇產業作為河夾鎮的主導產業之一,在全鎮有著良好的種植基礎。河夾鎮楊家灣村是集鎮中心村,近年來,楊家灣村堅持黨建引領,深入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以“五共”理念為指引,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示范帶動和議事協商平臺作用,以香菇產業發展為紐帶,凝聚黨員代表、鄉賢群眾等各方力量,建成了投資5.2億元占地248畝的智慧綠谷,帶動產業發展、流域治理、農村公路、居住環境的全面提升,生動講述了組織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鄉賢助力“四方”聯動推進鄉村振興,共同締造和美鄉村的河夾“菇”事。

發展香菇產業。 通訊員供圖

智慧綠谷。 通訊員供圖
先鋒引領“新區”蝶變
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好的營商環境是檢驗地方基層治理能力的“晴雨表”。近年來,河夾鎮黨委立足建設“縣域經濟支撐點、產城融合示范區”定位,始終聚焦抓好黨建主責主業,以“抓黨建促工業振興”為目標,創新黨建引領優化營商環境“一三五”工作模式,“一”即一支“十合一”黨員先鋒服務隊;“三”即三對共建:河夾鎮黨委與工業園區黨委結對共建、機關黨支部與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結對共建、農業產業鏈聯合體黨組織結對共建;“五”即五項創新:創新機制、創新方式、創新保障、創新環境、創新思維,開啟了河夾鎮黨建引領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新篇章。

產業園區。 通訊員供圖
如今,鄖西工業新區河夾產業園綠色低碳數字化新型園區內入駐企業達20家,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2022年以來,在政企聯動過程中,先后完成了綠色“游步道”、產業園內部“循環路”等一大批民生實事項目。萬畝工業走廊起勢已成,產城融合發展成效日新,群眾美好期盼逐步實現。
葡萄園里話振興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推動村級產業發展,既要選好“致富路”,又要選對“領頭雁”,培養致富帶頭人。河夾鎮堅持在建強基層黨組織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全鎮“兩代表一委員”的協調引領作用,共同探尋產業發展路徑。
王有明是河夾鎮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也是河夾鎮龍窩村產業發展帶頭人。5年前,在外經營鋼材加工的王有明了解到鄖西山葡萄產業發展,動起了回鄉創業的念頭,在龍窩村“兩委”的幫助扶持下,土地流轉發展山野葡萄360畝,通過請教種植專家、拓寬銷售渠道,產業發展的有聲有色。頭腦靈活的他還將觀光采摘與產品開發融入葡萄產業,實現采摘、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經營模式。

河夾鎮龍窩村。 通訊員供圖

發展山野葡萄。 通訊員供圖
圍繞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要求,近年來,河夾鎮利用自然優勢,以“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吸引村民加入合作社,全鎮共發展山野葡萄種植2000余畝,建成100畝以上種植合作社8個,葡萄采摘期每天帶動務工就業200余人,在拓寬村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同時,也為全村人居環境改造和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