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楊臻、柴長國)筆者10月9日從十堰市房縣人社局獲悉,今年以來,該局堅持以“一站式”勞動保障維權先行區(qū)創(chuàng)建為契機,深化監(jiān)察、仲裁服務改革,推動勞動保障維權服務提質增效。
維權陣地在升級改造中實現新變革。深入開展“一站式”勞動維權先行區(qū)創(chuàng)建,按照省市“一門進入、一窗受理、一次辦結、一管到底”的創(chuàng)建要求,爭取資金100萬元,以“四個一流”:一流的辦公場地、一流的辦公設備、一流的信息化建設、一流的服務環(huán)境,高標準打造勞動保障維權先行區(qū)辦公場所,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勞動保障監(jiān)察大隊整體遷移至維權中心,合理劃分了接待區(qū)、辦公區(qū)、裁審區(qū)、自助服務區(qū),改造升級了辦公設施設備,重新建設了莊重大方的仲裁廳,增設了1個候裁室,方便雙方當事人開庭前等候休息,整個辦公場所更人性、更溫馨。
維權能力在部門融合中實現新提升。依托勞動保障維權先行區(qū)創(chuàng)建,將法院、工會、司法等部門職能全部融入“一站式”維權,推出了多元融合服務模式,不斷提升維權能力。融合“人社+工會”建立了調裁對接工作室,聯合工會成立了調裁辦公室,高標準配置了辦公設備,選聘法院退休庭長、律師等4名人員組成調解員,入駐人社局調裁工作室,受一站式維權中心委托,專門負責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工作室已成功調解案件9起;融合“人社+法院”設立勞動人事爭議巡回法庭,對勞動爭議案件實行“一庭”裁審,即凡是仲裁裁決上訴的案件,都由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到巡回法庭開庭審理,通過建立裁審銜接機制,實行網絡互聯、證據互認、標準互認、結果互認,實現裁審結果一致;融合“人社+司法”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由司法局派駐26名執(zhí)業(yè)律師輪流值班,為有法援需求的勞動者提供法律援助服務。通過多部門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維權服務模式。
維權時限在優(yōu)化流程中實現新突破。開辟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今年7月在仲裁院成立了農民工工資爭議速裁廳,專門負責轄區(qū)內農民工維權調審工作。對農民工爭議案件,全面實行容缺受理、調解優(yōu)先、終局裁決、限時辦結等制度,在處理的農民工工資爭議案件時,受理環(huán)節(jié)適度放寬農民工維權申請材料審查標準,對仲裁申請中存在的瑕疵材料,實行先受理立案后補充資料,允許農民工群體在后期辦案中逐步補充完善案件資料。
案件受理后,先建議雙方當事人調解處理,愿意調解先行調處,不愿意調解的直接引入“農民工工資爭議速裁庭”啟動速裁程序,10日內辦結,辦結時效提高77%。對追索的工資報酬符合《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的,全面實行終局裁決。通過成立速裁庭,切實減少農民工維權訴累。自成立速裁庭以來,受理了1起農民工工資爭議案件,實現當日立案次日結案。
維權品牌在網絡加持中再添新名片。完善“一站式”勞動保障維權服務矩陣,將“一站式”勞動保障維權服務觸角向基層延伸、向線上延伸。按照信息化、智能化標準,投資40萬元改造升級勞動仲裁辦案系統(tǒng),推出了縣鄉(xiāng)聯調“云仲裁服務”,即運用網絡智能手段,在人口密度大,有條件的鄉(xiāng)鎮(zhèn)基層調解中心搭建了遠程聯調系統(tǒng),通過視頻同步、音頻同步、記錄同步、辦案場景同步,開展縣鄉(xiāng)異地視頻聯調,實現案件從立案到結案全流程線上運行,極大方便維權群眾就地就近解決糾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