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馬會駿、紀楓波、柯楊)十堰市茅箭區顧家片區主要由武當路街道顧家村、路北社區、龔家灣社區等社區(村)組成。片區內17個小區居民大多數為東風公司退休職工及家屬。由于片區建筑多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房屋老舊、配套缺失、環境臟亂等問題,一度成為居民的隱痛。

茅箭區"幸福顧家"片區。 通訊員供圖
民之所盼,政之所為。今年以來,茅箭區全面啟動“幸福顧家”共同締造示范區項目建設。通過堅持黨建引領、健全自治組織、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居住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曾經的老工業社區“銹帶”,已經蝶變為幸福生活的“秀帶”、幸福社區的樣板。
改出“文化范”增添“幸福感”
“重新規劃車位、安裝健身器材,小區面貌煥然一新,我們住的老小區現在一點也不比新小區差。”談起“幸福顧家”共同締造示范區項目,家住丹江路部件廠小區的居民無不稱贊。

開展文藝匯演活動。 通訊員供圖

改造后的部件廠記憶長廊。 通訊員供圖
“幸福顧家”項目共更新改造17個小區130棟樓316個單元,受益群眾4121戶10300人。項目實施中,圍繞“五個社區”(宜居社區、韌性社區、智慧社區、人文社區、可持續運營社區)建設目標,片區深度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完善雨水污水收集管網,配套建設“水、電、氣”智慧管理終端,挖掘工業文化,打造文化節點,整合各方資源,探索可持續運轉的社區發展新路。
隨著項目深入實施,小區環境衛生狀況得到根本改善,公共服務設施也顯著提升。
在五二廠物業辦院內,筆者看到,過去一處閑置廠房已經被拆除。在滿足消防、光照的前提下,廢舊廠房如今已被改建成擁有120個停車位的立體停車場。
武當路街道鍛造新村附近的地下通道,原為“管道通道+行人通道”,黑暗狹窄、環境臟亂。如今,通過擴大空間、增加吊頂、裝飾管道、添設彩燈,利用兩邊墻壁宣傳東風鍛造有限公司“成長”故事,地下通道搖身一變成為“時空長廊”景點。
部件廠小區和鍛造新村小區內有很多影響觀感的架空熱力管道。如今,通過巧妙設計施工,這些管道下方均被裝上香檳色廊架。廊架墻壁上展示東風職工的老照片、老物件,旁邊新建彩色健身步道。過去“又臟又黑”的管道如今成了居民休閑建設的好去處。
在部件廠小區,廢棄鍋爐房外立面整修一新,幾十年前汽車生產使用的工具、零件作為裝飾品點綴在外墻上,勾起了居民對舊時光的回憶。如今,廢棄鍋爐房已蝶變為集志愿服務、文體娛樂、托幼輔導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綜合體——“美好會客廳”。
“優秀的文化可以提升精神力量、凝聚發展合力。”武當路街道宣傳委員徐魏娥介紹,“老舊小區改造充分融入東風元素,弘揚‘馬燈精神’‘蘆席棚精神’,主要目的就是傳承好十堰與東風‘一家人、一條心、一起拼’的優良傳統,續寫政企合作新篇章。”
“老幼”都是寶服務“零距離”
每天中午11點半,路北社區幸福顧家片區愛心食堂門前便熱鬧起來,老人們陸續前來吃飯。頭戴小紅帽的志愿者們,有序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
“打竹板聽我講,我們住在鍛造廠。鍛造廠退休辦,轉眼變成養老院。養老院有食堂,吃住舒服笑滿堂……”不久前,家住鍛造新村的劉師傅寫下這首《贊養老院》,感謝黨和政府在家門口建設集幸福食堂、社區養老、老年大學、生活超市、愛心理發店等于一體的養老服務綜合體。
“飯菜可口,價格公道,中午一餐只花9塊錢。”家住鍛造新村的李發祥高興地說,小區全面改造后,購物、收發快遞、理發、洗衣、維修等都可以在家門口完成。

志愿者為居民提供愛心義剪。 通訊員供圖
據了解,“幸福顧家”項目啟動以來,武當路街道已在轄區建起3個幸福食堂。同時,在鍛造小區、部件廠小區、鑫安小區等5個小區開展適老化改造,為轄區老年人創造便捷、安全的居家養老環境。
聚焦轄區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武當路街道聯合第三方社工組織創新研發“武當紅福到家”微信小程序,通過以服務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的方式,引導居民和愛心商戶積極參與養老服務、生態環保、文明創建等活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目前,“武當紅福到家”微信小程序已鏈接愛心商戶40余家,結對幫扶孤寡、留守老人50余人,組織3000余名志愿者參與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

兒童友好愛心角。 通訊員供圖
“幸福顧家”項目還設置多處兒童友好愛心角。針對假期孩子無人看管的情況,開放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的多媒體教室、閱覽室、舞蹈室等功能室,設置作業輔導、手工制作、安全自護等基礎課程,組織教師志愿者為孩子們量身定制心理疏導、法治教育、傳統文化等特色課程,提供“看護+教育”服務,減輕家長負擔,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群眾站“C位”奏響“大合唱”
在推進“幸福顧家”項目時,茅箭區堅持黨建引領,整合片區單位資源和人力資源,深入踐行“五共”理念,提升治理成效,創新打造“善服務·共治理締造幸福顧家”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品牌。
把群眾的“金點子”變成小區改造的“金鑰匙”。街道、社區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供改造內容、設施配套、工程造價、資金補助等內容的項目清單,請小區居民“點單”。在黨員中心戶的帶領下,組織召開院場會48次,大規模入戶調查3輪,征求群眾意見8大類、50余條。合理確定屋頂防水、立面修復、管線入地、雨污分流、垃圾分類、道路硬化、電梯加裝等“十改”內容。
“幸福顧家”片區屬東風公司老工業社區。在改造謀劃之初,茅箭區委區政府就提出,將茅塔河小流域綜合治理、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與城市更新相結合,充分挖掘歷史底蘊,讓“工業銹帶”變成“生活秀帶”。
“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該區建立“三師進社區”(規劃師、設計師、工程師)工作機制,創新“居民合伙人”機制,召開居民代表大會及院場會,廣泛收集居民意見,設置“網格心愿墻”“網格意見箱”。設置“點贊臺”和“曝光臺”,及時表揚身邊好人事跡。
此外,征求小區居民意見建議,匯總制定14條《居民公約》,小區居民全員簽約。推選居民群眾認可度高、熱心的居民100余人組建設計、協調、監督、實施、宣傳五支隊伍,常態化開展政策宣講、矛盾調處、施工現場安全與質量監督等工作。
“我們完善‘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工作體系,推動‘黨建+物業’‘支部+小區’‘黨小組+樓棟’落地生根,成立小區黨支部15個、樓棟黨小組12個、黨員中心戶48戶,實現老舊小區黨組織、居民自治組織全覆蓋。”武當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張紅說,目前片區內的無物業老舊小區治理模式從“靠社區管”向“自治共管”轉變,真正改出環境、贏得民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