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華魁、余明明、陳芳)10月27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命名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公告》,全國53個地區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湖北省僅兩地入選,十堰市竹山縣名列其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評選旨在推進生態文明供給側模式創新,打造綠色惠民、綠色共享品牌,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模式,樹立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桿樣板。

山環水繞竹山縣城。 王俊攝
近年來,竹山縣立足“建功綠色低碳示范區、建設鄉村振興示范縣”的目標定位,深入實施綠色低碳發展“七大行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扎實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先后獲評全國文明城市、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湖北省森林城市、湖北省園林縣城、全省首批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是十堰市率先入選全省首批7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下簡稱“兩山”)示范縣創建單位之一。
以“兩山”創建為契機,竹山縣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不斷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之路,以生態有機農產品、中藥材、清潔能源和生態旅游為主的“兩山”特色轉化成效顯著,走出了一條具有竹山特色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打造趕超跨越、高質量發展的“兩山”轉化示范樣本。

雙臺鄉中藥材基地。 袁平凡攝

竹茶集團武當山茶專家品鑒會。 王俊攝
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護好綠水青山。全面推進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深入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在2021年省級生態環境以獎代補資金綜合考評中位居全省縣級層面第一。2022年,全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高達97.5%;地表水考核斷面、地下水監測點位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達到100%;全縣無污染地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全域推進國土空間綠化,全縣完成營造林7萬畝、林相季相改造8.22萬畝、義務植樹120萬株、新一輪退耕還林補植管理2.98萬畝,進一步提高區域生態系統穩定性,提升生態系統功能質量。
聚焦生態產業發展,壯大金山銀山。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優勢,積極探索“兩山”轉化路徑,相繼出臺了茶葉、食用菌、中藥材、光伏等產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全縣茶葉基地面積達30萬畝,食用菌種植規模達2600萬袋,中藥材、煙葉基地面積分別穩定在5萬畝、2.5萬畝以上;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927家,農產品加工年產值突破85億元。全縣建成光伏電站55座,水電、光伏發電裝機近90萬千瓦,清潔能源年發電量超過20億度、產值達10億元。綠松石產業綜合產值超過50億元。太和梅花谷創成國家4A級景區,圣水湖獲評省級旅游度假區,九華林舍、五福山水農創產業園、劉家山茶旅融合示范區、西河研學基地等建成運營,成功入選國家級全域森林康養試點建設縣,為打造百億文旅康養產業集群增添新動能。

建設中的潘口抽水蓄能電站。 王俊攝

雙臺鄉龍王溝村光伏電站。 王俊攝
今年以來,竹山同步推進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工作,將繼續實施一批“綠水青山”管護項目、“金山銀山”轉化項目、“富民惠民”配套項目、“長效機制”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全域水質和生態環境質量,全力譜寫美麗竹山、富裕竹山新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