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家俊、商忠健)筆者11月1日從十堰市鄖陽區稅務局獲悉,該局聚焦服務涉農企業作為助力“三農”、保秋收的重要任務,在“政策輸血”和“服務活血”上持續發力,及時將國家有關惠農強農的政策紅利推送給廣大農戶和涉農企業,助力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美。
幫扶唱大戲,助企解難題
金秋時節,玉米喜獲豐收,在鄖陽區大柳鄉,遍地金黃糧滿倉。玉米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收獲已經熟透的玉米。今年,大柳玉米再獲豐收,預計產量760萬公斤。
大柳鄉地處海拔750米以上的山區,盛產的高山玉米,因生長周期長,造就了“香甜味美、平淡適口”的風味。湖北秦巴金玉米有限責任公司立足大柳高山玉米進行深度開發,在大柳鄉楊家村建設初級加工車間和生態旅游觀光園,投資3000萬元,建設面積3600平方米。“項目得以快速推進,離不開稅務部門的支持,耕地占用稅等稅收政策輔導,讓企業及時化解了涉稅風險,讓企業行穩致遠。”湖北秦巴金玉米有限責任公司的法人燕學麗表示。
今年年初,稅務人員在走訪中得知,企業有購置一批新農機具的打算,但資金上有壓力。稅務干部隨即向企業講解了稅信貸政策,并幫助企業辦理有關手續。及時的資金注入,提高了企業秋收的機械化水平。
搭伙謀發展,振興開新篇
湖北鄖陽地處鄂西北,地處鄂豫陜三省交界,戶籍人口多達63萬人。在這里的人喜好吃一種叫“三合湯”的美食,有人統計鄖陽人每年要吃掉“三合湯”300萬碗,直接消費額達4500萬元。“三合湯”好吃的秘訣之一,在于制作粉條的優質紅薯。
“鄖陽紅薯是喝漢江水長大的,個頭大、顏色鮮,口感干面香甜、栗味濃醇,我就是沖著‘鄖陽紅薯’這張名片來創業的。”十堰市鄖陽區鄂魯淀粉制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侯升春說道。十年前,侯升春從老家山東來十堰鄖陽譚山鎮創業,成立公司依托鄖陽區的紅薯資源,引進了現代化的紅薯生產設備和加工工藝,建設了標準化的紅薯深加工生產車間,從事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產。
“為了紅薯的收成更加提質增效,企業和農戶的收入得到更大保障,年初我們在鄖陽區梅鋪鎮建立了新廠,引進了新的加工設備,但同時也讓企業的流動資金一度捉襟見肘。好在減稅降費政策支持,減免稅額緩解了資金壓力,截至今年10月,年度累計享受到了減免稅費16.96萬元,企業銷售收入達到了500多萬元。”該公司法人侯升春高興地說道。
為助力涉農產業發展和特色農業建設,鄖陽區稅務局充分運用稅收大數據精準對接農業企業,結合企業服務訴求和潛在需求,開展點對點精準輔導,讓稅惠政策又快又穩又準注入田間地頭、廠房車間,讓政策紅利激發鄉村振興活力。據悉,目前鄖陽區紅薯粉、紅薯干、紅薯片成套機械化加工率達65%以上,加工業產值突破1億元,紅薯產業成了鄖陽區準入門檻低、帶動性強、群眾受益面廣的綠色產業。
稅惠助農忙,豐收成色足
近日,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發展油橄欖產業助力農民增收,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新聞聯播》欄目報道。一時間,“一顆小橄欖,青山變金山”的事跡家喻戶曉。
湖北鑫欖源油橄欖科技有限公司是鄖陽區油橄欖產業的龍頭企業,公司以“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帶領農戶科學種植油橄欖,實現利益上惠及農民。鄖陽區稅務局聚焦龍頭企業的積極帶動作用,開展針對性的政策宣傳,進一步助力發揮規模經營優勢,讓涉農經營主體減負擔、添信心。
每年霜降前后,油橄欖出油量高,也正式進入采摘旺季。鄖陽區稅務局抓準時機,以開展“大走訪、大調研”為發力點,為油橄欖企業上門宣講涉稅政策,“一對一”輔導,“點對點”問需,積極回應企業涉稅訴求,力求為企業經營發展支招獻計,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
據了解,目前鄖陽區油橄欖種植已發展到5萬畝,占全省種植面積的80%。今年掛果面積約1萬畝,訂單收購油橄欖鮮果3000噸左右,預計可榨橄欖油300多噸、實現銷售收入近3億元。這將帶動5000戶農戶致富增收,畝均增收5000元。鄖陽區油橄欖產業發展步入了科學化、規模化和現代化的快車道,為全省乃至全國油橄欖種植提供了示范。
累累碩果,田間飄香。下一步,鄖陽區將不斷強化農業領域涉稅政策落地,用稅惠政策助力農產品產業鏈“長起來”,助力當地的特色農產品走出“高端路”,讓小產業做出“大文章”,打造出具有鄖陽特色的有機農業品牌,鋪就地方特色農業發展“快車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