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鄒景根、汪晨)“在這條老街窄巷生活了大半輩子,從沒想過家門口也能變成網紅街區。”11月15日,剛出家門的王炳正迎面便遇到一個游客正在拍照“打卡”,作為在十堰市鄖西縣城關鎮春橋社區老北街的原住民,眼前的一切令他“陌生又熟悉”。
街角二層小樓,曾經墻壁上全是裂縫斑駁,現在搖身一變成為了充滿文藝氣息的天井咖啡廳;鄰居家的獨門院落,曾經里面堆滿了家什雜物,現在百花爭艷,成了游客參觀歇腳的臨街雅院;同樣的青石老街,曾經只是買菜、倒垃圾的必經之路,現在每隔幾步就是一店一景,一轉角就與歷史時光撞個滿懷……
作為一條清末至民國時期遺存下來的縣城老街,在“老居民”王炳正的印象里,從前說起老北街,大家想到的環境往往是亂糟糟的。人口稠密,房屋建成使用時間長,基礎設施條件差,本來就不寬的街道里停放了許多車,天上也“飛”著各種電線。時光流轉中,這條老街逐漸失去了其原本的生機與活力。

修復改造后的老街。 通訊員供圖

修復改造后的老街。 通訊員供圖
2022年,鄖西縣將老北街修復改造列為該縣十大城建重點項目之一,對街道內大量明清風格的老建筑進行了加固修復,對街區內外的管線、樓道、墻面等進行改建,拆除亂搭亂建、增設便民設施和景觀綠化,完善雨污分流,重建排水系統等,實現了整體環境的煥然一新。
“居住環境變好了,我們老年人也不用整天宅在家里,沒事就到街區里轉悠轉悠,生活過得也更舒適。”如今,漫步老北街,書畫館、茶樓、影樓、戲樓、漢服館等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創相映成趣,既保留了明清建筑的歷史風貌,又較為完整地構成了一條具有典型鄂西北地區生活氣息的傳統歷史低碳文化街區。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鄖西縣始終牢牢把握主題教育總要求和根本任務,在發展中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老北街改造過程中,聚焦居民的急難愁盼主動作為,因地制宜確定改造內容清單、優化配套功能。目前,街區內的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社區幸福食堂等項目相繼建成,惠民服務也在持續升級。
“老年人自己做飯吃,做多了吃不完,做少點又嫌麻煩,到這里吃飯經濟實惠又方便。”春橋社區黨支部書記程軍介紹,老北街幸福食堂對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實行優惠政策,飯菜豐富多樣,營養搭配合理且衛生干凈,食堂還在試運營期間就“圈粉”了不少老年人。
吃過午飯的王炳正,和街區里的老街坊相約去三弦館里排練新節目,享受著退休生活的他,如今是鄖西老北街春天藝術團主要發起人之一,每周他都要和20余名藝術團團員們一起排練。這支平均年齡64歲的藝術團,在老街改造的過程中也重新煥發了自己的青春。
蜿蜒的街巷,傳統的古居,由老宅改造而成的三弦館、藝術館通透開闊,餐廳、茶吧、文創基地等點綴其間,一批批慕名打卡的年輕人,用對生活滿滿的熱情和活力感染著“老居民們”,老人們又在煥然一新的街區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對未來的新生活充滿期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