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黨時軒)在這里,有免費的茶飲供市民休憩納涼;有定期開展的書畫展、攝影展讓市民感受文化熏陶;有常年開放的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讓孩子們研學實踐;有專業的老年大學讓老人們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走進十堰市竹山縣地標性建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樓,空氣里處處洋溢著文明、和諧、幸福的氣息。
據了解,30年來,竹山持續開展的“十星級文明農戶”創建活動,讓“人人都是文明實踐者,家家都有社會志愿者”成為廣大群眾的共識,為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提供了沃土。

“十星級文明農戶”表揚大會。 通訊員供圖
頂層設計 打造文明 “版圖”
“公益姓‘公’,文明實踐的投入要算長久賬?!敝裆娇h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文波說。在被納入全省、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以后,竹山高標準建成3.2萬平方米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樓,將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老年大學、文明實踐大講堂等群眾文化設施集一體,打造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公共大舞臺、大超市。

竹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通訊員供圖
同時,規范建設17個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244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全縣480支志愿服務隊伍和8.1萬名注冊志愿者構建起矩陣式服務平臺,打通了教育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通過平臺輻射,理論政策宣講、科學知識普及、道德法治教育、文化體育服務、文明健康生活等五大文明實踐活動有聲有色。
竹坪鄉素有皮影之鄉的美譽,但隨著文化娛樂生活的豐富,多年來發展日漸式微。通過文明實踐,該鄉依托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成立了皮影志愿服務隊,首先讓周承志的草臺班子有了新身份。

堵河皮影戲宣講十星。 通訊員供圖
“身份變了、舞臺有了、觀眾又回來了?!蔽拿鲗嵺`讓老戲煥發新生。如今,戲曲進校園、進社區、進工廠……皮影志愿服務隊“檔期”滿滿,不少關心皮影戲的文化人也主動參與到了劇本的創作中,《十顆星》《共同締造美麗新村》《清風頌》《送扶貧》等一批充滿時代氣息的小劇目相繼搬上舞臺,在群眾中反響強烈。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新時代文明實踐必須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才會更有生機、活力?!笨h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主任張亮說。據他介紹,通過以上帶下、以點帶面、以獎代補的頂層設計,整合各方平臺資源,形成了文明陣地“版圖”。全縣培植出“稻香詩社”“官渡民歌”“竹坪皮影”“劉學舉孝老愛親志愿服務隊”“王義富工作室”“明德法律服務工作室”“胡濤調解室”等百余支志愿服務隊伍,服務項目涵蓋理論宣講、法治教育、文化傳承、文明新風等多方面,文明實踐以群眾看得見、聽得懂、受實惠的形態和風細雨、潤物無聲。
群眾主體 讓理論宣講更有“味道”
“黨的二十大精神傳喜訊,城鎮就業大提升,科教文衛上水平,幸福生活共締造,建設強國展才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王義富工作室”新編《黨的二十大精神傳喜訊》花鼓船歌,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校園課堂、社區廣場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受群眾歡迎。
“把黨的方針政策,變成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大家愿意聽、聽得懂,收到事半功倍的宣講效果?!敝裆娇h委宣傳部副部長、縣委理論宣講團成員袁平安,對基層的理論宣講形式創新頗為認同。
引導廣大群眾在理論傳播中擔任主角,把宣講的話筒交給群眾,推動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竹山縣檔案館館長杜余榮是縣委宣講團的骨干力量,同時,他還是基層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的“總教練”,他的學員來源廣泛,其中既有黨員干部、思政課教師等專業人員,還有新鄉賢、脫貧戶、民間藝人等來自基層的草根力量。
把大主題切換成小場景、把大道理轉化成小節目,為理論宣講增加“新配方”,讓理論宣講更具創新、更接地氣、更聚人氣。目前,竹山縣著力完善“兩團百隊千人”宣講隊伍體系,有一支50余人的本土專家團隊,300余支理論宣講小分隊,培植基層理論宣講員2000余名,形成了各行各業都有理論宣講志愿者、人人主動參與理論傳播的濃厚氛圍。擁有“王義富工作室”“理響竹山”微宣講和“文藝+宣講”三個響當當的理論宣講品牌,每年通過學習+宣講、文藝+理論、線下+線上、理論+政策等漸進性和多樣化的形式,把黨的理論、惠民利民政策與群眾關注的教育、醫療、住房、務工等民生實事結合,每年開展接地氣、帶露珠的場院會、板凳會、夜爐會4000余場,讓群眾在學理論中見實惠。
融入生活、貼近實際,理論宣講才能更接地氣。近年來,竹山縣堅持以志愿服務、理論宣講為抓手,通過組建特色宣講隊伍,用活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精心制作文明實踐宣講“菜單”,不斷滿足群眾“味蕾”需求,既增長了見識,又補足了“精神之鈣”。
示范帶動 滿城都是“志愿紅”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上,竹山縣堅持示范帶動,引導廣大群眾在志愿服務中彰顯價值。
以好人命名,行善行義舉。在竹山有一支以全國道德模范劉學舉命名的特殊志愿服務隊伍——“劉學舉孝老愛親志愿服務隊”。這支志愿服務隊以模范為榜樣,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讓志愿服務與時代進步偕行,與文明發展共進,與城市治理共榮。
多年來,“劉學舉孝老愛親志愿服務隊”旨在把學習道德模范與志愿服務結合起來,在全縣掀起了注重家風家教,關愛身邊老人,奉獻服務他人,爭做孝老愛親、扶弱濟困實踐者、先行者、志愿者的熱潮。
一個榜樣就是一面旗幟,一名模范就是一座豐碑。在竹山還有以“中國好人”引領的“王義富工作室”、“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王煥云帶領的“王煥云衛生健康志愿服務隊”……通過整合文明實踐資源,凝聚起見賢思齊、向上向善的力量,培植出“星源羅家坡”“仁里總兵安”“和合棗園”“感恩龍井”“醉美桃源”“詩意太和”等70余個示范村文化品牌。
“積分也能當錢花,今天兌換的紙巾、花露水、洗衣液都是生活必需品,很實用?!眲⒕曜鳛殡p臺鄉關溝村的志愿者,近日通過積分換獎品收獲滿滿。竹山縣文明實踐過程中創新建立志愿服務積分兌換制度,對志愿服務實施積分管理,積分既能獲得“十星志愿者”獎章,還能兌換禮品、獎品。同時,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納入“十星級”系列評選,一顆“奉獻星”激發了人人參與文明實踐、人人爭當十星志愿者的濃厚氛圍。
文明實踐“搭臺”,志愿服務“唱戲”。從聚民心暖人心的理論宣講到“紅馬甲”志愿服務走街串巷;從創新形式的文藝匯演到零距離向群眾“接單”的人文關懷……竹山讓“文明實踐”融入城市血脈,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