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妮娜)11月16日,十堰市房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馬某、何某、張某、丁某4人盜掘古墓葬罪一案。房縣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庭支持公訴, 4名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參加庭審。

法院庭審現場。 通訊員供圖
工地驚現珍貴文物
2022年10月19日,房縣公安局破獲一起盜掘古墓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追回被盜掘文物33件,其中國家二級文物1件,三級文物7件。
1月15日,距離除夕僅15天,在房縣某工業園建設現場依舊塵土飛揚,工人們正在忙碌地進行取土作業。馬某是該工地的一名挖掘機司機,在干三個小時他就要回去見他返鄉的女兒女婿了。“咣當!”一聲,從挖斗里滑出個類似罐子的東西,馬某跳下挖機用腳踢了踢,發現是一個古老的銅罐子,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來擦拭了外面的泥土,發現罐子兩邊還有精美的裝飾鏈條,罐體上刻有神秘圖案。馬某感知這可能是個寶貝,便將罐子收起來放在了駕駛艙。
晌午,馬某叫上在不遠處取土作業的丁某一同前往食堂吃飯,并給他分享今天撿到“寶貝”的事情,丁某聽后告訴馬某,剛剛吃飯前他挖出一塊有字的大石板,好像是個墓碑。“哪有墓碑,早就聽說這附近有墓,原來是真的。”二人的對話剛好被路過的何某聽見。何某是該處工地的小包工頭兼安全員,平日里最喜歡看盜墓題材的影視劇,聽說有“寶貝”挖出,隨即來了興趣,他囑咐馬某和丁某在挖土作業時注意一點,“下面可能有東西,不能挖壞了”。而后馬某、丁某、何某、張某4人繼續挖掘取土,陸陸續續的挖出銅器、陶器等以及各種銅質碎片,也引來周邊群眾圍觀,張某找來編織袋將挖掘出來的“寶貝”收撿以上交文物保護部門為由放置在辦公室。
包工頭貪念作祟,企圖占為己有
夜深人靜,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何某與張某拿著手機在對銅罐進行“看圖識物”操作。張某說根據他“研究”,這個銅罐學名叫“提梁壺”,是漢代裝酒的青銅器很值錢。
“我估計這個墓還是個達官貴人,地下應該還有寶貝,一定要讓他們小心點挖,碎片子挖上來不值錢,多來幾件這樣的就好了。”看著精美的青銅器,何某、張某貪念四起,經過協商,兩人將挖出來的幾件“寶貝”瓜分,趁著夜色偷偷帶回家中藏匿。
第二天,在何某和張某的監督下,馬某和丁某又零零星星挖出完整銅器若干件,何某以上交文物為由將其帶走。截至1月18日18時,馬某、丁某在取土作業結束前又挖掘出幾件銅器,馬某與丁某將銅器瓜分帶回家藏匿。
1月29日,馬某和丁某帶著挖來的“寶貝”順利返回鄖縣老家,為了不節外生枝,丁某將“寶貝”埋入自家后院盤算著年后賣掉。
做賊心虛,最終難逃法網
自從“寶貝”埋入自家后院,丁某感覺自己做什么都不順利,回到家三天兩頭和妻子吵架,孩子也總是感冒反復發燒不見好轉,尤其是后院一到晚上就傳來“沙沙”聲。原本就有點迷信思想的丁某聽同村老人說地下挖出來的東西來路不明放在家里不吉利。一邊是封建迷信思想作祟,一邊是價值連城的“寶貝”,丁某猶豫了。
時間一晃大半年過去了,在外務工的丁某時時牽掛埋在后院的幾件“寶貝”,由于整日恍恍惚惚,經常挨老板責罵,有幾次因操作不慎差點釀成事故。國慶節,丁某放假回家將“寶貝”從后院挖出,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備受精神折磨的丁某來到房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投案。
民警根據丁某的供述從馬某家中查獲文物13件,從何某處收繳文物14件,從張某家中查獲文物1件。經湖北省博物館鑒定,涉案古墓葬屬于戰國至漢代不可移動文物古墓葬范疇,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涉案物品均系漢代青銅器、陶器、錢幣,其中1件二級文物、7件三級文物、25件一般文物。
法治護航文旅 揚帆房縣“詩與遠方”
案發地位于湖北西部某古文化遺址墓群保護帶范圍內,該墓葬群及其出土文物集中反映了戰國至漢代時期的社會生產、生活狀況,是研究秦楚文化的重要資料。

被盜文物展示在房縣博物館。 通訊員供圖
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張某等4人違反國家文物保護法規,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基葬,妨害國家對文物的管理秩序,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條第一款,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盜掘古墓葬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庭審中,法庭圍繞公訴機關指控的事實進行了詳細調查,控辯雙方進行了舉證、質證和法庭辯論,并就指控的犯罪事實、罪名及量刑等問題充分發表了意見,其中,被告人丁某對指控的事實和證據沒有異議并自愿認罪認罰。
該案由房縣法院刑庭及文旅法庭骨干審判員共同組成合議庭,邀請政協委員及房縣文旅局工作人員旁聽庭審,在依法審理的同時,采取“以案說法”的形式在轄區文旅局劃定的墓群保護區內進行宣講,引導社會公眾增強文物保護意識和自覺性,起到“懲處一個、警示一片”的教育作用,努力提升轄區文物保護水平和社會宣傳效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